欢迎登录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凉城县 > 大事记

大事记

发表时间:2015-08-04 16:39:53来源:《凉城县志》一轮志书 保存打印关闭
大事记
距今约五千年左右
据现已出土的文物考证,凉城县永兴乡老虎山一带及三苏木乡园子沟一带已有人类活动。
赵武灵王二十年(公元前306年)
武灵王率众兵打败北方民族林胡、楼烦,将侵占之地置云中、雁门、代三郡。凉城境属雁门郡。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
秦大将蒙恬率兵30万北击林胡,略取河南地(含凉城境)。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
正月,高祖刘邦将云中、雁门、代三郡共33县交其兄代王刘喜统辖。
西汉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
夏,匈奴骑兵数万攻入代郡。秋,又攻进雁门。翌年夏,匈兵9万分三路入代郡、侵定襄、犯上郡,杀掠人口近万。
西汉前期
武帝刘彻先后派大将军卫青、将军李广、公孙贺等率兵数次出定襄、雁门、云中北击匈奴,并筑外城以戍边。今县内后营乡大虎口、双古城圪针沟均存汉代城堡遗址。
东汉永初三年(公元109年)
并州(含凉城境)遭旱灾,人相食。
晋元康五年(公元295年)
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猗始统领参合陂(今县境永兴乡一带)以北地区,包括今凉城、丰镇、兴和部分地区,岱海是其活动中心。
晋永安元年(304年)
匈奴贵族刘渊于离石起兵反晋,晋并州刺史司马腾向拓跋猗请求援兵镇压。猗亲率骑兵10万在西河、上党大败刘渊。猗于参合破树石碑以记行。
晋太和六年(371年)
7月7日,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生于参合陂。
晋太元二十年(395年)
11月,道武帝拓跋珪亲率魏军于参合陂大败慕容宝所率后燕军队。燕军数万死伤,只慕容宝及一千余骑突围生还。12月,拓跋珪返回都城盛乐。
魏天兴元年(398年)
今县地纳为代都畿内田。
魏天兴四年(402年)
5月,道武帝北巡,自参合陂东过蟠羊山,遇暴雨,冲走辎重数百乘,死百余人。遂向东北越过石漠,到达长川,巡幸濡源。7月,返回参合陂,筑北宫垣,逗留20余日还朝。
魏永兴二年(410年)
5月,明元帝巡幸参合陂。7月,立马射台于陂西,讲武驰射,部下毕集。
魏泰常八年(423年)
2月,北魏于长川之南筑长城,自赤城至五原,长20余华里。6月,明元帝北巡至参合陂,又游于蟠羊山。
魏太和十二年(480年)
5月,代京(含凉城县境)连日大风,发屋拔树。
魏延昌元年(512年)
4月,雁门等五地地震,山崩泉涌,死5310人,伤2722人,牛马杂畜死伤3000余。
唐朝前期
突厥降附,置桑乾都督府,领县地。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
大同路(含凉城境)有赤气亘天,侵北斗。
元大德九年(1305年)
4月,大同路地震,有声如雷,毁民房5000余间,死2000余人。
元大德十年(1306年)
2月,大同路暴风大雪,毁民庐舍。平地县(在今凉城县境)风沙黑霾,死牛马2000头(匹)。
元至达四年(1311年)
闰七月,宣宁县(即今麦胡图乡淤泥滩一带)雨雹积5寸,禾稼陨尽。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
12月,大同路遭瘟疫,死者数万。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
大同、冀宁二路遭蝗虫侵害,禾稼草木被食尽,所至蔽日,碍人马不能行。饥民捕蝗虫为食。
明朝初年
建长城以御蒙古军南下,县内后营、双古城、曹碾、厂汉营等乡南部均存明长城遗址。
明嘉靖年间
佛教的一支——喇嘛教传入县境。
明末清初
在今三苏木乡元山村建汇祥寺,即东大庙。建筑宏伟,式样瑰丽。殿内立铜铸佛象数万尊。寺庙历经几代,资产丰厚。1940年寺院为国民党六路军某团焚烧。
清顺治九年(1652年)
2月,达赖五世应清政府邀请,由西藏动身前往内地朝清。12月中旬,达赖及随行人员3000余人抵代噶(今凉城)。不久,达赖带少许随从入京觐顺治帝,1653年1月5日到京。3月,自京返至代噶。5月,清礼部尚书觉罗郎丘和理藩院侍郎席达礼率官员至代噶,代表清政府正式册封达赖五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达赖喇嘛”,授金册金印,受封后,达赖及随从返回西藏。
清顺治初年
县境后营乡郑路德、郑路合兄弟仿湖南庙宇造一大庙,有房32间。聘请和尚来此传教。“文革”期间大庙拆除。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
清政府迁察哈尔蒙古部落分驻县东、南、北等地,设镶红、镶蓝二旗。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
清安设杀虎口驿站,由晋西北杀虎口过县境(今永兴一带)至归化土默特。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
置宁朔卫和怀远所,寄治山西省朔平府。同年,在今永兴乡西街建宁朔卫守备衙门。
清乾隆四年(1739年)
县境厂汉营始生产鸿茅酒,由山西榆次王家铺中医王吉天配制,内含69味中药材。该酒有祛风保温、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之功效。
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
2月,宁朔卫、怀远所遭旱灾,贫民大饥,皇帝下诏赈济。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
裁宁朔卫及怀远所,并为宁远厅,属山西管辖。乾隆二十五年,由朔平府分驻,设宁远厅理事通判。厅衙门在原宁朔卫衙门址扩建。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宁远厅设监狱,位于衙署内西侧,有北监房四间。
清乾隆年间
在今厢黄地乡小召南建荟安寺,为归化城崇福寺支院,又名小召。有御赐寺名匾额。每值盛夏,崇福寺活佛即来此避暑。“文革”期间寺院拆除。
乾隆末年
伊斯兰教传入县境。
清咸丰年间
归凉路筑成,其线路由归化城东南过大小黑河、羊盖板河,经舍必崖、西沟门,沿石匣沟,过坝梁(在今多纳苏乡境)至宁远,长70公里。
清同治元年(1862年)
察哈尔西湾子教堂派西班牙籍教士数人至县境南窑子、东十号传播天主教。教务隶属集宁教区。
清同治四年(1865年)
宁远厅遭水、雹灾,12月蠲缓新旧额赋。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
僧格林沁从察哈尔征兵2000名,由镶蓝旗总管达勒扎带领,出兵徐州与太平军余部作战。
清光绪六年(1880年)
5月16日,大雨,岱海滩周围数百里,平地水深3尺,房屋多半倒塌或冲走,牲畜死伤大半,田禾被冲毁。
清光绪八年(1882年)
晋巡抚张之洞于大同府之丰镇、朔平府之宁远厅设立丰宁押荒局,押荒招垦,推行移民实边政策。
清光绪十年(1884年)
宁远厅改隶归绥道,并改理事通判为抚民通判,光绪二十九年改通判为同知。
宁远厅设捕盗营,有营兵30人。为厅境内最早的官方武装。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
丰宁押荒局进行丈放地亩、收征押荒银事务,并办理升科,编制里甲。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
清政府设宁远驿站,有马14匹,马夫5人,例行传递公文之事。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
归绥道七厅及蒙旗(含镶红、镶蓝旗)遭灾,贫民大饥,赤地千里,死者枕籍。闰六月道府赈济。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
正月,以口外七厅及大同府受灾严重,清政府命直、晋免收运商粮税,拨款10万赈济。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县城东街“万益永”商号开业,独资经营布匹杂货。年营业额3000至4000元,获纯利800元左右。所售货物多购自绥远及丰镇。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萨、托两厅发生义和团拳勇攻打教堂事件,旋即蔓延至归绥及和林、丰镇、宁远各厅。宁远厅拳勇攻陷旧堂、弓沟沿等地教堂,杀教士。翌年,清政府在洋人抗议下拨银10万两以抚教务教民,并划地300顷以抚恤及赔偿损失。香火地(今厢黄地)一带陆续建大小教堂9处,统称“爱堂”。
是年,甘肃回民马天兰曾为董福祥部下什长,福祥因义和团起义被革职,其部众遣散。马天兰于直晋边界纠集散勇经直隶宣化、张家口等地,沿途抢掠,至天镇大掠而西。大同镇总兵胥明德派兵追击,匪至归绥,附者200余人,仍着甘军号衣,大肆抢掠。山西巡抚岑春煊令宣化镇及归绥道派兵严行堵剿,经丰镇厅属正黄旗至宁远厅喇嘛沟,官兵将匪击溃。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5月1日,钦命督办蒙旗垦务大臣贻谷令:将原丰宁押荒局改为办理察哈尔右翼四旗垦务事宜的丰宁垦务局。次年5月,分为丰镇、宁远两分局,1905年3月裁撤。
秋,宁远厅遭旱、雹灾,欠收。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4月,科布尔镇由宁远厅分出。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宁远厅设邮政代办所,隶属山西管辖。至1907年邮路为代州—朔州—威远堡—朔平—杀虎口—宁远厅—归化,其中代州至宁远厅为邮路,宁远厅至归化为昼夜兼程班。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宁远厅教育会成立,以协助厅署办理教育行政事宜。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宁远厅苍街建小学一所,为男校,有学生20人。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宁远厅设自治事务所,主要办理教练巡警、调查户口等事务。
清宣统二年(1910年)
县城富商李保才创办“福德永”制毡坊,资本3000余元,年产毡700至800块、毡鞋900余双、毡帽1000余顶。
清宣统三年(1911年)
11月16日,归绥陶林同盟会员及与同盟会有密切联系的会党赵喜泰等部农民军联合陶林巡警100多人响应“辛亥革命”,发动起义。杀死陶林通判齐世名及巡检王化源,占领了陶林城。过两日,清军严厉追杀,起义军撤出陶林,转攻宁远。宁远通判洪铨闻风而逃,义军入宁远城。城内居民夹道欢迎。数日后,起义军被镇压,余部参加了丰镇起义。
是年,县内成立民团,有团丁100余人。由地方人士郭襄、任焕之、王文炳创办。次年解散。
民国元年(1912年)
设宁远县,改同知为知事。首任知事为李澍洲。
宁远县新建基层政区,全县下设5个区,辖177个乡。一区香火地,二区天成,三区厂汉营(又名崞阳庄),四区德胜窑,五区卓资山。
宁远商务会成立。
民国3年(1914年)
宁远县改称凉城县,隶属察哈尔特别区。
县境双古城设盐务所,属口北蒙盐局丰镇分局管辖。凉城所产土盐转运丰镇,再销往各地。
察西镇守使所辖一混成旅驻防丰镇、凉城、兴和、陶林4县。
民国4年(1915年)
1月,凉城知事郭景图会同“丰、凉、兴、陶四县余荒地亩总局”清理余荒事务。
民国5年(1916年)
11月8日,驻扎在凉城的察哈尔陆军骑兵在寒山窑子(今蛮汉山一带)与100余名土匪相遇。察军在团长李壬辅带领下分三路进剿,活捉匪首刘永胜,毙匪10余人,获马11匹,枪1支,子弹百余发。
是年,县城设劝学会,为县内第一个管理教育的机构。
民国6年(1917年)
秋,县农会成立。
12月,县内肺鼠疫(俗称黑死病)流行,延至次年春,有数百村庄的人染病,死1050人。
是年;耶稣教传入县境。由归绥教堂华人教士贾伟、王富等于县境西、南、北各街赁屋传教。
民国7年(1918年)
县保卫团(亦称游击队)成立,有团丁120人。均为骑兵。
民国8年(1919年)
县立女子小学在县城北街建成,有学生79人。
丰镇至归绥、包头汽车路通车,途经县境天成、麦胡图等地。
县邮政代办所升为三等邮局。
民国10年(1921年)
10月,划今凉城北境与丰镇县、陶林县、兴和县各一隅置集宁设治局。
民国13年(1924年)
县劝学所改为教育局。
民国15年(1926年)
县内设电报局,有莫尔斯漫机一部。至1929年,电报电路东通丰镇隆盛庄至兴和、北通集宁、卓资山、西达归绥、萨拉齐至包头。
民国17年(1928年)
4月初,国民党绥远军第一师第一旅奉命开往热河,路经凉城,分驻牛角川、岱海滩等处,以搜索给养为名,大行抢掠。该军所驻数十里内170余村的百姓家中所有财物、牲畜及轻便器物被抢劫一空。来不及逃避的妇女都遭奸淫。驻扎在牛角川的匪兵包围了该地区的地方守兵蒙古保卫团并逼令其缴械。与此同时,驻扎在岱海滩的周福江一个团1000余人包围了驻三苏木的地方保卫团。地方保卫团奋力抵抗,鏖战两日,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匪兵抢走长枪22支,手枪1支,全鞍马28匹。抓走团丁数人。匪兵将团丁戴襄等2人活剥皮、割肾致死。匪军抢劫杀人后又向东窜入丰镇。
绥远省春夏干旱,滴雨未落,禾皆枯死。立秋后,下大雨5日,山洪暴发,黄河决口。凉城县一片汪洋,大秋作物淹没,田产冲毁甚多,未被冲毁的农田经霜冻颗粒未收。全县灾民达156005人,无论城镇、乡村,贫富贵贱之户皆日难一食。
12月,绥远省建设厅勘定丰凉、绥凉两条汽车路工程,省赈务委员会拨赈款8000元,次年10月开工整修丰凉路。因款项不足、时修时停,至1936年5月全线完工。路线是丰镇一天城一八苏木一凉城,行岱海南端。
民国18年(1929年)
春,凉城县划归绥远省管辖,镶红、镶蓝两旗,仍属察哈尔特别区。
民国19年(1930年)
在今永兴建城垣,方圆2公里,东西南北各设1门。城内有街道4条。
民国21年(1932年)
8月,乡村始架设长途电话线,共5条线路394里,即凉城至香火地,香火地至天成村,香火地至卓资山,凉城至德胜窑,凉城至榆树林至崞阳庄。时有新式交换机两座,话机14部。
民国22年(1933年)
6月30日,冯玉祥任命镶蓝旗总管富凌阿为抗日同盟军蒙古民众抗日自卫军长官。
8月,县妇女会成立。
9月25日,县《党政周报》首次出版,由张梅枝主办。社址在县城东街。
是年,县地方财政始将全县地方收支编造预决算。
县长马显德下令禁止妇女缠足。
民国24年(1935年)
绥远省府调陆军73师修筑绥凉路,次年2月峻工,6月正式通车使用,计程140里。由绥远长途汽车提倡公司经营。其线路自归绥县城起,沿绥和路南行,至大什拉乌素北折,经干沟、西沟门、坝梁到县城(今永兴乡)。
7月,卓资到凉城公路通车。
民国26年(1937年)
9月初,日本侵华部队华北方面军在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团配合下,沿平绥线西犯。13日,由大同兵分两路,一路长谷川部向右玉出杀虎口进犯凉城,一路千田板仓部沿铁路北进。
9月18日,长谷川部在飞机、坦克掩护下进占凉城南部。驻守凉城的国民党山西骑兵赵承授所属第二师师长彭毓斌率部应战。敌军在将军梁(今双古城西)一带受阻不能进。驻守在大同的日军接到这一消息,即派矶谷师团主力部队增援,由200辆坦克和200辆装甲车开道,从北面进攻县城。20日夜进入县城东关。彭师腹背受敌,激战一天一夜,日军死亡百余人,彭师伤亡500余人。彭师弃城撤退。
9月22日夜,县府田家镇(即旧凉城)沦陷。县长马汝骐出逃,国民党县政府解体。
9月23日拂晓,日军进入田家镇,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田家镇惨案”。日军自早8点半至午11时半,杀镇内居民300余人。
秋,中共雁北晋察绥工委派救国同盟会(牺盟会)部分人到凉城、丰镇一带,沿东西马头山开展救亡活动。
10月,八路军一二○师七一六团宋时轮北进先遣支队500余人,进入马头山活动,驻厂汉营镇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政策,扩充武装,20多天后部队回偏关整顿。
10月下旬,日伪凉城县公署成立,李珍为县长,日本人信尤夫(后为浪人中井)任顾问。属蒙疆联合政府巴彦塔拉盟管辖。
11月,县公署由田家镇迁到新堂镇。
12月,中国共产党左(左云)、右(右玉)、凉(城)工作团团长张生瑞率武装工作团到西马头山一带,开辟左右凉抗日根据地。次年六月成立左右凉战地动员委员会,张生瑞任主任。
是年,日本人于新堂开办“凉城男校”和“光启女校”。班制为小学一至六年级。男校有学生300余人,女校有200多人。由日方选定教材,汉语授课,开设日语课。
民国27年(1938年)
1月上旬,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创建的察绥游击军军部负责人郑荔菴、阮慕韩、钱应麟、刘仲义、陈凤桐等率军部及第一、四支队到左右凉及绥东一带活动。
2月,驻防县城的蒙古军第三师第七团团长慕兴亚率骑兵600余人反正,袭击日伪凉城县政府。后归顺国民党马占山部,编为国民党新骑兵5师。
4月18日,毛泽东、腾代远致电贺龙、关向应和肖克并转宋时轮将军,询问在平绥路南蛮汉山一代建立根据地的情况。
5月,察绥游击军副军长郑荔菴率部200余人到厂汉营脑包平,召开各村村长会议,选李绍康为凉城抗日民主县政府县长。县府设在脑包平村。
6月下旬,八路军一二○师派三五八旅七一五团和师直骑兵营一连及山西动委会领导的独立第四支队共2300余人组成大青山支队,李井泉任司令员,姚喆任参谋长。组建后由山西五寨出发,向北挺进。八月初入凉城境。
同月,八路军一二○师第六支队支队长刘华香率步兵500余人驻防厂汉营三号村。
7月7日下午,厂汉营镇内举行“七.七”事变一周年抗日军民联欢大会,有军民7000多人参加。
8月3日,大青山支队进到绥南厂汉营地区,由于北上受阻,撤回偏关(属山西境)整休。8月6日,从山西贾堡出发,继续北上至厂汉营。支队三营袭击了天成村敌人据点,消灭敌人1个连,炸毁汽车10余辆。顺利掩护大部队到达蛮汉山脚下的太平寨。
8月中旬,八路军一二○师警备六团由团长王兆祥、副团长孙超群和政委张达志率领开进马头山区,在厂汉营烧窑贝村发展党员,建立支部。8月下旬组建了游击队和动委会,开辟了马头山地区抗日根据地。
8月下旬,姚喆率七一五团一营(副营长为邹凤山)和四支队三连为掩护大青山支队主力挺进大青山地区,在太平寨以南的沙乎与大小抢盘山之间,两次打退敌人的进攻。8月31日夜,支队主力顺利越过平绥铁路。
同月,中国共产党左右凉县委成立,陈一华任县委书记,鲁平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和武装部长。辖右玉一区,凉城一、二、三区和左云区。
9月,归凉县动员会建立,驻地乔郭窑村。辖县境三庆、东十号、多纳苏、崞县窑、程家营、田家镇等地。任振基为动员会主任。
10月中旬,邹凤山营及四支队于崞县窑、碾房窑一带发动群众,开辟蛮汉山抗日根据地。
同月,日本侵略军纠集蒙古军及地方国民党武装6000余人,展开冬季大“扫荡”,从凉城、丰镇、集宁三方合围蛮汉山区。
12月上旬,邹凤山营由步兵整编为骑兵,称大青山骑兵支队一营,下设三个连。
同月,邹凤山率一营三连在什犋窑活捉县境最大的匪首肖顺义,其部下匪徒大多被歼。
年底,县内烧窑贝、后十村、二蛮沟、郭木匠沟、乔崞窑、崞县窑、碾房窑等地均辟为抗日游击根据地。
民国28年(1939年)
年初,延安警备六团派干部到杀虎口和县境双古城一带,组建凉(城)和(林)清(水河)县,李玉庚任县委书记,班玉珏为县长。隶属晋绥边区。县驻地设在双古城土台村班玉珏窑子。
2月,绥察动委会主任武新宇派贾靖芜到蛮汉山建立绥察动委会绥东办事处,驻乔崞窑、郭木匠沟等地。贾靖芜为主任,统一领导绥东(后改为绥南)地区的工作。
2月下旬,左右凉县游击队成立,鲁平为队长。同年,归凉县游击队组成,白泉清为队长。
5月31日,日军分九路围攻蛮汉山区。绥东办事处、绥东工委、归凉县动委会等机关领导及游击队员100多人被敌人包围在大榆树车罗子沟。突围中,归凉县工委书记张治华和归凉县动委会主任任振基牺牲,贾靖芜负伤,党组织遭到破坏。
8月,归凉抗日民主政府设立,贾靖芜为县长。
10月,一二○师独立六支队队长李林(后为雁北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率骑兵、步兵160多人袭击了天成村敌人据点,歼敌600多人,俘敌50多人,缴枪200多支,烧毁军车20多辆。
冬,归凉县委成立,高应杰任书记。辖一、四、五区。
12月,撤销左右凉县动委会,正式成立左右凉抗日民主县政府,鲁平任县长。
民国29年(1940年)
2月15日,绥南骑兵一营和地方游击队由邹凤山指挥,在乔崞窑村击溃国民党军赵励师部,赵只身逃往铁炮山。
3月3日,贺龙、关向应致毛泽东、王稼祥、彭德怀、杨尚昆电称“凉城东北丰镇以西之蛮汉蒙(山)地区为姚喆支队第一营游击根据地,最为艰苦,半年来几无一休息,不断游动中……”。
5月绥南地委成立,辖丰集、丰凉、归凉、归和、托和清5县。
6月,左右凉中心县委和政府撤销,长城以北归绥南地委领导,以南归雁北特委领导。
七月,丰凉县政府成立,由雁北专署领导(1944年归绥南专署)。
民国30年(1941年)
3月,丰凉县骑兵大队成立,鲁平任队长。
4月,归凉县武装部设立,许振湖(又名刘乐善)为部长。
9月,日本侵略军和其操纵下的国民党伪政府在占领区推行官、民、军一体的“治安强化运动”,实行保甲连坐法,并对抗日根据地展开大规模的扫荡和封锁。
10月24日,在日军操纵下,伪靖安警备队第四、第六大队、防共一师及自卫团等共1000多骑兵对蛮汉山根据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大规模扫荡。邹凤山率骑兵一团和游击队进行反扫荡,其间共进行战斗7次,有7名战士牺牲,毙敌125人。
12月16日,姚喆、陈刚、张成功致电贺龙、关向应、周士弟,并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谭政,报告敌人扫荡蛮汉山区的情况。
民国31年(1942年)
1月,日本侵略者再次展开治安强化运动,推行保甲制度。查户口、发放良民证,疯狂扫荡绥西、绥中和绥南根据地。
6月上旬,日伪展开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实行“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抗日根据地出现严重困难局面。
10月至11月,日军以数千兵力对蛮汉山、马头山及雁北右玉山区进行扫荡。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及蛮汉山游击区进入极端困难时期。
民国32年(1943年)
3月29日,领导蛮汉山地区抗日工作的绥南地委书记崔岩在旭泥坝(绥南地委和归凉县政府所在地)被敌人包围,突围时负伤牺牲,归凉县县长原明被捕入狱(后牺牲狱中)。是年,日军、蒙古军及国民党地方部队共20000多人对马头山根据地轮番扫荡,最多时一天内被烧毁的村庄多达100多个,牛羊被抢杀光。
民国33年(1944年)
2月8日,绥南专员程仲一,归凉县委副书记赵效敏及部分工作人员在蛮汉山郭木匠沟宿营时遭敌人袭击,程、赵及工作人员全部牺牲。
秋,归凉县一区游击队员13人由苏珍、闫克凤率领,在蛮汉山五合明同日军指挥官所率蒙古保安队、警察270余人展开激战,击毙日军指导官、警察署长及大股敌人。
是年,县内流行伤寒病,崞县窑、程家营一带染病者最多。
归凉县政府枪决了国民党凉城县党部书记长郝录。郝犯在蛮汉山八路军、游击队活动的中心秘密设了60多个情报点,搞侦察,刺探情报,致使八路军、游击队遭受重大损失。
民国34年(1945年)
1月,毛泽东指示:晋绥边区今年要扩大一倍,主要发展方向是雁北和绥远。随即八路军在蛮汉山地区展开了挤敌人、拔据点的斗争。
3月,蛮汉山根据地与绥中、绥西的联系完全打通。到6月,蛮汉山广大区域均为八路军及抗日军民控制。
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归凉县政府派代表将凉城特产“鸿茅酒”用马驮往延安,向“七大”献礼。
8月11日,县内各区游击队、武工队配合贺龙、聂荣臻部队打垮了日伪军,解放了凉城。
8月14日7时,国民党傅作义部队以一个师的兵力在乔汉魁1000多骑兵配合下攻打田家镇。城内守兵300余人与敌人激战5小时,歼敌500余。下午2时,在晋绥军区司令员吕正操领导下,二旅旅长许光达指挥增援部队与守城部队里应外合,歼灭了围城之敌。
8月15日,日军投降,抗战结束。绥南地委、专署重新组建,驻地新堂。辖归凉、丰凉、清水河、和林等县。由李云龙任地委书记,郑天翔任专署专员。
8月下旬,傅作义部队占领凉城地区。归凉县党政机关转移到蛮汉山区并展开游击战争。
8月27日,贺龙所属部队晋绥独立二旅由许光达,孙志远率兵攻克田家镇及新堂。傅作义部队由天成反扑,与晋绥军战于八苏木王墓山一带,晋绥军伤亡较大,经厂汉营撤到山西口泉。
9月上旬,根据绥蒙区委指示,归凉县改为凉城县,丰凉县改为丰镇县。中共凉城县委和政府首次成立,驻新堂。县委隶属绥南地委,政府隶属绥南专署。县委书记为张毅忱,县长为吴平(11月以后为李光)。
同月,县公安局成立,曹少克任局长(10月改由郑廷烈任)。
10月19日,贺龙、李井泉、张经武率晋绥部队由晋西北左云一带越长城进军绥南。战斗在凉城打响后,贺龙司令员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歼敌8000多人,再次解放了田家镇及新堂。战斗结束后,贺龙、李井泉率部于新堂住宿一日,24日率部向卓资山发起进攻。
12月中旬,第一次绥包战役打响,总指挥部设在凉城六苏木土台子村。贺龙任总指挥。全歼卓资山傅作义一个师。战后部队在凉城整训。次年1月中旬,贺龙率部离开凉城,进入丰镇。
民国35年(1946年)
1月11日,凉城县农民联合会成立大会在六苏木乡大圪楞村天主教堂开幕,由大会秘书长许振湖主持会议。会上宣读了给延安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电文,并通过了凉城县农会宣言、组织章程及当前斗争纲领。民主选举农会委员7人,候补委员2人。贺龙部队随军记者出席了大会。会议于15日闭幕。
2月,凉城县委与绥南地委合并为凉城县中心县委,由杨业澎任书记。县政府与绥南专署合并为中心县政府,县长为郑天翔。
同月,县境展开减租减息、赎地增资、清算贪污等活动。
4月27日,全县再次展开废除妇女缠足活动。
7月上旬,傅作义部队再次进占新堂,委任乔汉魁为县长,组织起自卫队、还乡团等地主武装,建立“保甲制度”,进行反攻倒算。
9月下旬,凉城中心县委机关撤到营盘梁。
秋,丰凉骑兵大队重新组建,鲁平任队长。1948年冬改编为骑兵旅三团,同时,丰凉步兵大队也组建起来,由成枫涛任队长,1948年冬改编为绥蒙一支队。
是年,岱海西延7.5公里,淹没良田1333公顷。
民国36年(1947年)
2月17日,国民党将领董其武率兵4000多人,由坦克、汽车开道进入新堂。
春,绥南工委派许振湖带丰凉步兵大队一中队,突破敌人封锁进入蛮汉山,支援凉城一区张凡平、苏珍,三区胡三民,四区陈振华,五区贾海龙,以开展蛮汉山游击战争。
同月,中共绥南工委改为中共丰凉中心县委,杨业澎任书记。辖丰凉县委(1945年8月重设)、和林、托和清、清水河、右玉东山沟工委、大同区、六区工委及左云一、三区委。
民国37年(1948年)
3月23日,由姚喆司令员、杨植霖政委率华北野战军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团北上解放绥远,途经厂汉营,与丰镇骑兵大队及丰凉支队同驻守在厂汉营的国民党警察、骑兵一纵队、自卫团及援军2000多人大战3日,解放了厂汉营和凉城南部地区。
7月,凉城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开垦荒地的报告》。
8月13日,凉城全境解放。
同月,丰凉路改道为丰镇—天成—麦胡图—凉城,行岱海北端。
9月4日,丰凉县委为了消灭傅作义部队,支援前线,作出民兵参战的决定。
9月24日,凉城县委、政府第二次成立,机关设在新堂。县委书记为刘文珍,县长是何凤洲。辖8个区。
9月29日,为进行剿匪、维持地方治安、配合人民解放军大反攻,县委发出《关于扩大游击队》的指示。
11月中旬,乔汉魁率国民党残匪袭击解放军、游击队驻地西沟门及厂汉营等地。有120多人被俘,后大部分牺牲。
是年,县公安局配合绥远省公安厅侦破了“华北剿总”二处第一组特务案(该组在县城和狮子洼村一带发展特务7人)。
1949
年初,凉城县大队成立,胡进才为队长,辖3个连。同时县武装委员会成立,胡三民为主任。各区相继设区武委会。
2月17日,划义丰、保安、大榆树、三道营、庆丰、前德胜、福生庄等26个行政村归龙胜县(今卓资县)。
2月,全县范围内开始收缴民间武器,到3月,收缴步枪50余支,轻机枪一挺及手枪8支。
同月,县公安局长王达俊率公安队员由民兵配合,在小坝村抓获土匪头子杨占成,缴枪两支,子弹200多发。
3月7日,县政府对境内蒙汉杂居地带的土地、户籍等问题作出规定:将二区小召(召滩)、流麻沟、大小羊报沟、兵坝营、圪臭沟、猫儿沟等地划归镶蓝旗管辖。蒙汉杂居村的蒙族归旗政府,汉族归县政府管理。
3月21日,水草沟、双山子、目花、麦胡图、边墙堡等10个行政村由丰镇划归凉城。七泉、马家圐圙、十五沟、广德村等31个自然村归丰镇管辖。
6月,县工商科成立。
7月,中国人民银行凉城县支行成立。
8月上旬,县工商联合会(即商会)成立。
8月中旬,县司法科成立。
同月,全县统一了度(尺)、量(斗)、衡(秤)。
9月1日,由农民集股办起的凉城县第一个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正式成立。到1954年,拥有社员股金4.88万元。1966年起停止吸收社员股金,1983年又恢复集股办社。
9月20日,凉城县文化馆成立,有职员2人。
10月2日,凉城县首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0月4日,奉上级指示,改民国纪年为公元纪年。
10月5日,县人民政府教育科举办冬学班,学文化、读报、讲时事、讲政策法令等。
10月18日,县民众医院成立。
同月,新堂、厂汉营、田家镇、天成相继设立完全小学。
11月17日,县成人教育委员会成立,各区公所设分会。
是年,在今厢黄地井沟村设国营粮食分库,1951年改为粮食总库。同年,丰镇粮食支公司在县内设购销站一处。1953年4月,两个粮食机构合并为凉城县粮食局,下设井沟、天成两个粮库。
1950
1月16日,凉城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产生了常务委员会,葛政峰为常委会主席。选出常委7人,委员6人。
3月19日,凉城县生产委员会成立。
3月22日,县政府发布《关于1950年严禁种植大烟》的训令。全县范围内的禁烟禁毒工作展开。至1954年,大烟的种植和吸食基本禁绝。
5月1日,全县始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5月4日至18日,县境连续暴风,沙土质的田地种子被刮出。25日突降暴雨夹冰雹,山洪暴发,靠山田地多被冲毁,低洼海水向外侵涨,淹没农田286.7公顷。全县受灾面积达14147公顷。
5月20日,县政府发出《关于严禁缠足的布告》。
6月23日,县编制委员会设立。
7月,县人民法院组建,县长葛政峰兼任审判长。
7月初,贯彻中央人民政府通过的《土改法》,组成土改工作团,深入农村,开展土改运动。
7月29日,全县范围展开整风、整干运动。其任务是通过整风,克服官僚主义、关门主义,改变贪污腐化、脱离群众的工作作风。
8月24日,县、区武委会改称武装部。
9月18日,凉城县首届妇女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凉城县民主妇女联合委员会。
同月,全县废除旧保甲制度、建立新的民主政权的工作全面展开。共废保158个,建立7个区,94个行政村。各区设区长,副区长,各行政村设村长、副村长。第一区新堂,第二区田家镇,第三区崞县窑,第四区麦胡图,第五区天成,第六区厂圪洞,第七区厂汉营。
同月,民兵王根生代表绥远省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被评为全国民兵战斗英雄。他的照片刊登在大会的会刊上。
10月,全县展开镇压反革命运动。运动中对五种反革命分子(即土匪、特务、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和反动会道门头子)进行逮捕法办。运动分三期进行,1953年10月底结束。期间,遵循中共中央“首恶者必办,协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和“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的原则,对三期捕获的708名反革命分子和各类犯罪分子均作了处理。其中处死220人,判刑293人。
11月4日,凉城县首次农业生产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召开,有66人参加,选出高海涛等7人出席省劳模会。
冬,全县人民掀起和平签名、反对战争、捐献物品、抗美援朝的群众运动。至年底,共捐献人民币1.45万元(折人民币),银器6500克。次年4月,县委成立了抗美援朝委员会,各区成立了“读报宣传委员会”,各行政村成立了抗美援朝分会。5月1日,全县79495人参加了声讨美帝国主义罪行、声援朝鲜人民的游行活动。7月,全县青壮年踊跃参军,到9月,参军人数达529人。
是年,县内居民首次购买国家发行的折实公债。
1951
1月初,县内5000多名天主教徒响应中国基督教会与四川广元县天主教会发起的革新运动,号召全县教徒恪守自治、自养、自传的信教原则。
春,麦胡图乡淤泥滩村(后改称金星大队)村民郭老虎首立全县第一个变工互助组,有400多农民加入。翌年春,又建起由11户贫农组成的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金星社”,是绥远省最早成立的两个合作社之一。
3月25日,县委、武装部主持召开全县基干民兵评奖检阅大会,为21名民兵模范和7个民兵工作模范村授奖。
4月20日,归绥市公安局依法逮捕了原凉城新堂天主教堂司铎葛维德。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葛以传教为名,勾结日伪汉奸进行反革命活动,并迫害农民教徒,诱奸女教徒,出卖新堂“育婴堂”儿童。凉城解放后葛逃到归绥,任新城天主教堂主任司铎,终因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而被捕。
4月,全县正式开始整顿党组织,有17个党支部,242名党员参加。
同月,县内开始取缔反动会道门组织,尤以一贯道为要。取缔工作的方针是:打击主要道首,分化、集训、登记一般道首,采取宣传、教育、瓦解的手段。到1958年,各种会道门组织绝迹。
6月12日,县贸易公司成立。
8月14日,全县各区、村进行查田定产工作,至9月22日结束。共查出黑田2764公顷。
8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北方根据地访问团绥南二分团,由副团长肖黎、陈林彬率领,先后对县内干沟、抢盘、园子沟、马头山、二蛮沟、沙乎等老根据地进行访问,并赠送毛泽东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条幅。
8月23日,县城召开抗美援朝功臣庆祝大会。
9月,被誉为“进步老人”的蛮汉山大榆树村农民孟玉河(女)应邀赴京出席全国山老区代表会议,参加国庆大典,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亲切会见。
9月6日至7日,县内遭冻灾,有333.8公顷的大秋作物受灾,减产30%。县、区成立了生产救灾委员会,领导群众搞生产自救。
11月,全县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运动中,农民分得土地16133公顷,房屋11195间,耕畜2865头(匹),粮食1213898公斤,农具20275件。
是年,全国林业劳动模范张清旦、农业劳动模范郭老虎出席了全国首届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县设立第一个国营贸易公司——一揽子贸易公司,次年5月改为土产公司经营处。
1952
1月1日,党内和国家机关中开展了“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活动。由县委直接领导,县级机关和企事业部门372名干部参加了运动。运动中,查出贪污分子228名,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理。运动至7月10日结束。与此同时,工商界开展了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运动中,查出犯有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错误的40人,贪污盗窃、投机倒把渔利总额为15445.66元。对此均作了处理。
3月12日,凉城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199人。
4月底,全县4个区35个行政村受虫害,面积达1290.8公顷。
5月25日,凉城县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成立。
5月28日,召开老根据地人民代表会议。会议确定全县46个行政村、469个自然村为老根据地村庄
7月1日,新堂镇设立成人速成识字班。
7月16日,中共凉城县首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
8月14日,县卫生科成立。
同月,全县遭水灾,洪水冲毁68道渠、78座石坝、土塘,43间房屋和600公顷庄稼。
9月15日,全县农村开始土地复查,到次年2月10日基本结束。
11月,新堂镇设业余文化补习学校,学制二年。
12月20日,凉城县首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成立凉城县总工会。
是年,凉城邮政局、电信局合并为邮电局。
1953
3月10日,凉城县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240名。
3月25日,县人民监察委员会成立。
7月11日,县首届工商业代表会议召开。正式成立凉城县工商业联合会。
9月,绥远省农牧厅派工作队于凉城岱海试放鲫、鲤、草、鲢等鱼种50000余尾。次年夏正式放养,到1959年开始捕捞。
11月,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规定农村粮食收购、市镇粮食供应统一由国家粮食部门经营,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非法经营,不准屯积居奇和投机倒把。
是年,县农业劳动模范郭老虎应邀参加赴朝慰问团。
进行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以7月1日为标准时间,全县人口为154344人。
1954
2月24日至3月15日,各乡镇第一次民主选举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3月20日,凉城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9月,实行棉布统销的商业政策,每年分两期向城乡居民发放一定数目的布票,当年发放当年使用。
是年,丰(镇)—凉(城)公路经整修通车,全长80公里。
城关苗圃建成,为县内第一个国营苗圃。全县城乡大搞植树造林。
1955
6月3日,经自治区政府工业部勘测,县境黄土圪坝山、柳泉沟北山有含铁量为68%的铁矿。
10月26日,凉城县人民政府委员会改称凉城县人民委员会。
同月,县境农村全面展开农业合作化运动,·互助组变为合作社。至年底,全县8个区中已有5个区66个乡实现了合作化,有新老农业社650多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85%左右。翌年4月,全县基本实现了高级农业合作化。
11月,实行以人定量的市镇人口口粮供应办法。全县市镇定量人口为3212人,月供应量为39022公斤。
冬,首次实施义务兵役制,征兵130人。
是年,县人民检察署(后改为检察院)设立。
新堂设长途汽车站。
对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个体农户实行定产、定购、定销的“三定”政策。
1956
2月7日,县委成立5人领导小组,开展全县的肃反、审干工作。同年7月2日,肃反运动全面展开,到1963年运动结束。运动中,一些人被错揪,1979年以后相继平反。
5月30日,中共凉城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167人,代表全县1733名党员。
9月1日,全县职工、干部第一次调整工资,参加人数为1593人,全年增长工资90921.9元。
同月,县内建第一所中学(今县一中),有学生203人,编为4个初中班。从各小学抽调教员18名任教。
10月16日,凉城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参加会议代表162名。
是年,凉城县蛮汉山林场建成。
县内开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3月底,全县私营工商业全部实现了公私合营或合作经营。
县食品公司设立,主要收购猪、牛、羊等活畜及鲜蛋。
1957
7月15日,县直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首先开展了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反右运动。10月,运动扩大到文教界、工商界和工人、农民当中,次年2月底结束。期间反右斗争犯了扩大化的错误,一些人被错划。1959年到1964年被错划的多数人摘掉了右派分子帽子。
9月,全县开始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四大”群众运动。县中学教师队伍中进行“整风”、“鸣放”,向组织提出意见8663条,后随着反击右倾言论开始而被视为右派言论,很多教师因此受到牵连。
是年,县农牧水利局成立。
三苏木乡西营子村首次在全县引种油松成功。
麦胡图出土战国时期铜鼎一个。
1958
2月中旬,县级各单位开展干部下放劳动活动,有81名干部下乡锻炼,111名充实基层领导工作。
5月上旬,全县掀起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由县工业局组成钢铁工作队,负责寻矿、采矿、建炉、炼铁等工作。9月,县委设炼钢铁指挥部。期间共生产铁2.5吨,建矿点12个,采矿人数达500多人,共采矿石230.5吨。
5月12日,凉城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73人。
7月24日,中共凉城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183名,代表全县2181名党员。
9月,遵照毛泽东主席“大办民兵师”的指示,全县范围内开始大办民兵。仅一个月,全县就组成14个民兵团,包括84个营、298个连、1066个排、3893个班,共5466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3.1%。
秋,全县农村开展联乡、并社、转公社的热潮,成立了12个人民公社,即新堂公社、田家镇公社、厂汉营公社、崞县窑公社、天成公社、麦胡图公社、双古城公社、三苏木公社、十九号公社、刘家窑公社、东十号公社和曹碾公社。全县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9月下旬,农村普遍建起食堂,男女老幼一律进食堂起伙,吃大锅饭。数月后食堂相继解散。1960年,全县在农村社队再次办起公共食堂1000多个。实行社员口粮以人定量、指标到户、粮食到堂、凭票吃饭、节约归己的办法。
是年,凉城县马头山林场正式建成。
县科学技术协会成立。
县医药公司成立,下设一个批发部和一个医药公司。
1959
1月1日,《凉城报》创刊,共办49期,每期1000份。该报内容主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道全县的工作。同年6月20日停刊。
同月,县中心气象站成立(1966年1月改为气象站,1979年更名气象局)。
4月,县档案馆建立。
秋,县内第一座小型火力发电厂建成,总发电量为60千瓦。解决了市民、机关和部分生产用电。
10月25日,双古城水库开工兴建,1963年建成。总库容21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20万立方米。
1960
1月12日,凉城县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生产先进县。
3月25日,县农牧林业科学研究所设立。
4月1日,中共凉城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193人,代表全县2560名党员。
5月末6月初,内蒙古自治区民用航空公司派一架安—2型飞机来县境六苏木、厢黄地、新堂、三苏木、麦胡图等地喷洒农药,防治麦杆蝇。县城西南一公里处(现党校房后)设临时机场。次年5月末6月初,飞机再次来该地区喷洒农药。
6月5日,麦胡图公社农民诗人孟三出席了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受到刘少奇主席的亲切接见。
7月15日,双古城水库大坝南挖掘出战国时的遗址一处,面积约1000平方米。出土有房屋遗址、陶器及农具等。还挖掘出“雁门司马”泥封。
是年,县境遭旱、虫、冻、风、雹灾。受灾面积达104097.6公顷,平均减产70%左右。
1961
1月12日,县综合化工厂制成土赛力散。
4月,全县12个人民公社调整为19个。
5月,县边鸡培育场设立。
6月,县内极端最高气温达36℃。
7月3日,凉城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95人。
7月27日、28日,新堂、三苏木、十九号、田家镇地区又降雹,雹大如鸡卵,积雹2至3寸。
8月15日,县晋剧团组建。
8月19日至22日,县境降大暴雨,总降雨量为99.9毫米。房屋倒塌223间。
8月26日,根据中共乌盟盟委“精简职工,压缩城镇人口”的精神,县委决定撤并29个单位,减少城镇人口4708人,精减职工1005人,以充实农业第一线。
10月6日,麦胡图公社金星大队利用盐碱地试种水稻成功,总产4625公斤。
年底,农村开展整风整社运动。
是年,农村贯彻以土、肥、水、种、密、保、管、工为内容的农业“八字宪法”。
1962
8月22日,中共凉城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正式代表221人,代表全县2976名党员。
9月22日,东十号公社小坝滩村挖掘出一批保存完好的西晋时期鲜卑族文物,均为金银器具。有西晋王朝颁发的“晋鲜卑归义侯”、“晋乌丸归义侯”金印和“晋鲜卑率善中郎将”银印,有镶嵌动物形戒指、动物形饰件、动物纹饰牌和耳坠等。其中有一个四兽形金饰件刻有“猗金”铭文。
12月21日,为纪念在1942年冬因掩护由山西右玉出发到大青山领导反日寇“扫荡”斗争的绥蒙行政公署领导而牺牲的警卫连长薛占海和指导员魏志忠等62名革命烈士,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厅厅长马南凤(抗战时大青山游击队的领导人之一)及自治区有关单位领导苏珍、田恩民、杨顺义等同志率领的革命根据地慰问团同凉城县委、人委共同决定,在蛮汉山区的山神庙沟(烈士牺牲的地方)为烈士树碑铭文。
1963
7月18日,17个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首先开展以增产节约为中心的“五反”运动,即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
8月22日,田家镇公社被水冲淹庄稼226.7公顷。
9月25日,凉城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92人。
是年,全县掀起学雷锋,做好事的群众运动。
1964
1月21日,各公社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为主要内容。
同月,县电影管理站建立(1980年7月改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9月14日,中共凉城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正式代表230人,代表全县3116名党员。
11月,呼(市)—凉(城)公路经整修全线通车。线路是呼市—老丈窑—崞县窑—太平寨—沙乎—坝梁—朝号沟—新堂,全程108公里。
12月15日,凉城县首次召开贫下中农代表会议,成立贫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
是年,全县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以7月1日为标准时间,全县人口为191312人,其中男性108165人,女性82847人。
1965
2月23日,新堂镇改称城关镇。
4月,县内抽组干部赴察右中旗等地参加“四清”运动。
5月5日,县境连续两小时大风,全县2000公顷小麦受灾。
6月,和(林)—凉(城)公路开工修建,9月2日竣工,全程76公里。
9月15日,全县乡村建制变更为20个公社镇,146个生产大队,1015个生产队。
1966
3月24日,厂汉营、厢黄地鞍子山、三庆修建烈士陵园。
5月2日,凉(城)—左(云)公路开工兴建,至11月底竣工通车、全程51.282公里。
6月19日,凉城中学贴出全县第一张大字报,不久,学生停课闹“革命”,部分教师被揪斗。
8月下旬,凉城中学成立“红卫兵”组织。以家庭出身为主要标准,学生中分“红五类”、“黑七类”。红卫兵臂带红袖章,进行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立四新活动。
8月28日,呼和浩特市第十一中学80余名师生来城关镇,砸毁旧堂天主教堂,批斗、殴打神职人员。29日,砸毁五苏木、小召、井沟庙堂。此后,红卫兵开始大串联。
8月29日,“文化大革命”运动在全县范围内逐步展开。
9月1日,县文化革命领导小组成立。
9月上旬,县城掀起“揪黑帮”高潮,揪出“黑帮”分子55人。
1967
1月上旬到中旬,全县城乡学校、机关、厂矿及社队人员纷纷成立各种战斗队,有“毛泽东思想战斗队”、“一一·一○红卫兵司令部”、“东方红战斗队”、“红铁锤战斗队”等等。皆佩袖章,发宣言,散传单。此后,各组织间因观点不同而形成派别,互相攻击,甚至发展为武斗。
1月28日,县级机关相继掀起了批斗领导、罢官、夺权的活动。不久,县长李耀厚、县委副书记刘作山等领导受到造反派的批斗。
3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凉城县武装部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成立,为全县最高权力机构。
11月底,县武装部及外地来县的解放军指战员进驻县委、人委、公安局、凉城中学等单位,开展“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工作。
是年,县乌兰牧骑组建。
1968
3月3日,县“三结合”(即解放军、革命群众、革命领导干部)革命委员会成立。实行“一元化”领导。到3月中旬,全县20个公社镇相继成立了革命委员会。
3月20日,县群众专政指挥部成立,各单位、各公社设若干群专分部(小组),并开始大规模地清理阶级队伍。对专政对象施以严刑,大搞刑讯逼供,城乡均有非正常死亡者。
同月,全县举办各种类型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6月,县革委会举办教育系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有数十名教师被揪斗。
6月,卓(资山)—凉(城)公路动工兴建,次年5月交付使用,全程52公里。
同月,“挖肃”运动开始,以挖“新内人党”为主。全县有5000多名干部、职工、农民、教师被关押或隔离。
7月,凉城中学480名毕业生分赴县内农村插队落户,称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同年11月底,2038名北京市、天津市的知识青年到县内农村插队。
10月11日,县革委会于蛮汉山林场(太平寨)开办“一○·四毛泽东思想大学校”。学员是被清理出的“叛徒”、“特务”、“走资派”、“反革命分子”及没有改造好的地主、富农、反动分子、坏分子、右派。该校于次年4月解散。
12月11日,凉城县第一届贫农、下中农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县贫下中农委员会(后改称贫下中农协会)。
是年,县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三机关被撤销,由驻公安局的军事管制小组行使三机关权力。
1969
2月,弓坝河水库开工兴建。
4月,县军事管制小组成立,接管县革委会工作。
是年,县林业局技术员王冠洲试种成“123”苹果。
县委成立战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县开始“深挖洞、广积粮”活动。
县交通监理站设立。
1970
11月15日,全县开始整党建党工作,次年1月结束。
年底,县内开工架设上毫庆至旧堂公社35千伏输变电工程,长29公里。
1971
1月,县内极端最低气温达-34℃。
4月5日,中共凉城县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54人,代表全县3337名党员。
10月,蛮汉山林场设养鹿场,有梅花鹿30只。
年底,县委、县革委会合署办公,军管组撤销。
1972
5月,春冻,地面气温达-5.3℃,全县冻伤青苗2800公顷。
8月,县修造厂首次制成“东方红”715型拖拉机配件调速器。
9月15日,县农机厂制成GTD56×10型深井水泵,达到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
10月,凉城县法院恢复。
12月14日,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立。1975年6月改设计划生育办公室。
是年,县公安局侦破了以王维、许文为首的反革命集团案。
1973
4月8日,永兴水库动工兴建,次年6月峻工,总库容976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92万立方米。
6月14日,县卫生防疫站和妇幼保健所成立。
7月15日,恢复县公安局名称。
10月7日,东十号公社坝底大队五家滩生产队社员王四小一家七口因下雨房塌被压死。
是年,岱海西岸和西南开始种植由河北省白洋淀引进的芦苇苗条。
1974
4月,县党校恢复(曾于1968年改为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12月,厂(汉营)—鹊山(山西左云县办煤矿所在地)公路建成,全程45公里。
是年,全县开展批林(彪)批孔(子)运动。
1975
3月14日,县外贸公司成立。
4月5日,凉城县广播事业局成立。
4月10日,全县掀起植树造林高潮,至月底,造林2239.2公顷。
5月14日,县标准计量所成立。
是年,全县农业灾情严重,国家减免农业税8.12万元。
凉城县荣获“全国乒乓球先进县”称号。
1976
1月,全县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4月6日,县境发生6.3级地震。全县倒塌房屋2972间,有13处水利工程遭破坏。双古城、永兴、刘家窑等地灾情尤重。国家拨救灾款150万元。
4月17日,县运输公司成立。
5月13日,县社队企业管理局设立。
7月8日,县境南山遭受冰雹灾害。
8月2日,县境降大(暴)雨,雨量42.2—70毫米,部分地区农作物受损。
8月24日,县地震台设立。
9月18日,全县各机关、厂矿、学校近万人在凉城中学操场召开追悼会,悼念毛泽东主席逝世。
10月14日,三苏木公社发生4.8级地震,倒塌房屋144间,造成危房2000间。
11月27日,县石油公司驾驶员孙长胜驾车往永兴公社拉木材,归途晚6时许行至呼阳路(呼凉段)69.5—73.4公里处,木材斜转伸出车厢外,连续撞死撞伤18人(其中死10人,重伤7人,轻伤1人),造成了县交通史上特大恶性事故。
是年,县战备办公室改为人民防空办公室。
1977
6月23至30日,县境连续3次遭雹灾,麦胡图、永兴、六苏木等7个公社25个大队、92个生产队受灾,受灾面积达6320公顷。其中受灾后无收成的有670公顷,收成减半的约666.7公顷。
1978
1月13日,县供销合作社成立。
5月12日,县委成立落实政策办公室,陆续为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害者平反昭雪。
11月,县工会开办第一所职工业余技术学校,主要开设专业机械制图课程。
同月,凉城县检察院恢复。
12月,乌盟电视台在七号公社建成电视差转台。
是年,凉城县被国务院列为“三北”(东北、西北、华北)防护林重点建设县。
1979
1月12日,县经济委员会成立。
1月14日,县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
同月,全县陆续为地主分子摘帽子,并为其子女改变成份。
2月15日,县图书馆建成,并开展借阅工作。
2月21日,县境降大雪,雪深尺余,牲畜采食困难。
6月7日,县文化局、教育局、财政局、税务局、气象局分别设立。
8月8日至13日,全县普降小到中雨,总雨量82.5毫米。县办砖瓦厂被水冲毁砖窑3座和一些制砖设备,损失折款10万余元。
9月5日,县民族事务局成立。
9月28日,县医学会、兽医学会、农学会、林学会分别成立。
是年,县人民银行分成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1985年人民银行中又分设出工商银行)。
1980
1月25日,修通城关镇到三庆、多纳苏的公路。
2月23日,中共凉城县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38人,代表全县5787名党员。
4月6日,实行党政分工,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机构,恢复县人民政府,县署由宁远街迁至胜利街。
1981
1月20日,县司法科成立(1984年4月12日改为司法局)。
2月18日,城市建设局成立,同时设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
3月,中共凉城县委员会宣传部和共青团凉城县委员会组织全县人民开展以“五讲”、“四美”(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
同月,县内开展“两打”(打击反党反社会主义势力、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四防”(防特、防盗、防水、防治安灾害事故)、“三禁”(禁赌博、禁破坏林木、禁破坏水利、农机、农电和广播通讯设施)为内容的统一行动,至5月末结束。共打击处理罪犯182人,追回赃款赃物折款1.1万元,查获走私集团2个,缴银元302块及各种银器5250克。县内治安秩序大为改观。
5月12日,县党史资料征集及县志编纂委员会成立,下设办公室。
6月27日,凉城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222人。
是年,凉城县国际民用导航台设立。
1982
1月12日晚9时,县城关镇发生一起由公安人员制造的特大凶杀案。刑警队员李和平携五四式手枪进入与其同幢居住的县农机局助理工程师李恒星家,将李开枪打死,并将李妻和自己的妻子打伤,尔后自毙。2月24日,乌盟公安处将该案件通报全盟。
3月,农村多数社队开始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
5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周惠视察凉城县,指示凉城要建设成“绿海洋”,建议把荒山、荒坡、荒沟承包给群众种树种草。同年7月,全县666.7公顷宜林地和5333.3公顷林木分别实行了包山到户和包干到户责任制。至1984年,集体林木大部分作价归户。
7月1日,经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总人口为229008人,其中男性126563人,女性102445人。
8月24日,凉城县厢黄地中学更名为凉城县第二中学,原凉城中学称第一中学。
是年,全县发放林权证。
凉城县荣获自治区爱国卫生“阿吉奈”奖第三名。
厢黄地乡鞍子山建光荣院一处。
1983
4月,蛮汉山区出土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陶器、骨器。
6月27日,厂汉营地区在雷雨前出现大风,3333公顷农作物受灾,刮断树200多株,倒塌房屋20余间。
B月27日,厢黄地公社白艮大队遭雹灾,历时数十分钟。粮食减产约50万公斤左右。
同月,根据中共中央“从重从快一网打尽”的指示,全县展开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分子的活动。县委及公、检、法机关统一设立“7·17”指挥部(即打击刑事犯罪办公室)。“打刑”陆续进行了3年,共搜捕各类犯罪分子近400人。
10月21日,县自来水工程竣工,铺设管道7660米,建蓄水池一处,可蓄水500吨。城关镇36%的居民用上了自来水。
同月,县政府礼堂(即电影院)建成,可容1069人。
1984
2月下旬,县委、政府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调整县内各级领导班子。
3月,改变“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设立乡政府,乡以下设行政村和自然村。
年初,自治区政府将凉城六苏木、厢黄地、三苏木、麦胡图4乡列为商品粮基地乡。
4月6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凉城县首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始建政协凉城县委员会。
6月13日,全县开始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次年6月结束。共完成3458.3平方公里的土壤普查任务,编印出版了《凉城县土壤》资料,为合理利用、改造土壤提供了较准确的依据。
6月28日,自治区民用航空站派飞机来县播种牧草。7月12日,天成乡北山坡飞播牧草666.7公顷。
6月30日,县委、政府首次为全县8个文明单位、33个卫生先进单位授匾。
7月24日,曹碾满族乡成立,为自治区第一个以满族为主体的民族乡。全乡包括4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计890户,4246人。
7月27日,三苏木乡遭龙卷风袭击,毁房20多间。
8月6日,凉城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24人。
9月1日,《凉城周报》创刊,每期2000份。(1985年6月更名为《凉城信息报》,1987年又改为《凉城报》)。
9月23日,公安部长赵苍壁由乌盟公安处负责人陪同,来县公安局视察工作。
同月,全县干部、职工第二次调整工资。参加人数为6655人,全年增长工资8.62万元。
10月,县设立蒙古族小学、农业中学、农民技术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和私立补习学校。
11月10日,首届个体劳动者代表大会召开,会上成立了凉城县个体劳动者协会。
11月20日,县化工厂生产的LR系列乳化甘油炸药获自治区优秀新产品奖。
11月24日,北京海淀区副区长兼该区苏家坨乡党委副书记郑京生回乡(郑原籍凉城县六苏木乡)探亲期间,与县委、政府协商,同凉城共创旅游业,1985年7月,双方(凉城县与苏家坨乡)合资在北京市稻香湖天然公园内建成“草原渡假村”,占地2600平方米,是自治区第一个在京兴办的旅游点。
12月,原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宋友良(原籍凉城县天成乡人)的一部分骨灰遵其遗嘱撒进岱海,其家属将宋所藏700余册图书赠给凉城人民。
是年,县委提出“振兴凉城、教育先行”口号,全县大办教育,各机关单位、乡镇、群众团体或个人集资或捐款兴办教育,共维修、新建教室314间。次年,兴建和维修教室、学生宿舍近3000间。
是年,曹碾满族乡被自治区公安厅命名为“四无”安全乡。该乡连续5年无发案、无捕判、无流窜、无收审。
全县城乡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1985
年初,全县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以青少年为主。
2月1日,县食品加工厂生产的“三鱼牌”精制粉丝被自治区评为优秀新产品。
4月20日,由中国水产学会、中国科学院水产所、北京市水产局、北京市水产研究所及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组成的专家、学者考察团一行6人对岱海资源进行考察。
5月中旬,全县范围的整党工作开始,次年5月结束。
5月31日,西藏自治区档案局局长马建国及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负责人来县档案局指导工作。
同月,县小窑沟和保全庄两条小流域被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协调小组评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单位,并授予锦旗。
6月15日,国务院农牧渔业部副部长王宪德一行来县视察。
7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杨植霖(原绥蒙政府主席)及战争年代在大青山、蛮汉山、马头山等地坚持斗争的鲁平、成枫涛等同志,重访凉城县革命老区。
8月12日,厢黄地乡遭雹灾,小似杏,大若鸡卵,农作物受灾严重。
8月28日,自治区党政教师慰问团来县慰问教师。
9月2日,城关镇被自治区评为无鼠害城镇。
9月10日,县委、政府在政府礼堂隆重集会,庆祝全国第一个教师节,表彰奖励了79名先进教育工作者。
9月12日,全县民族团结表彰大会召开。大会对8个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103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同月,凉城县城关镇荣获乌盟爱国卫生“百灵奖”第一名,县爱国卫生委员会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单位。
11月2日,县永兴乡锁阳关挖掘出春秋战国时代的墓葬群。该乡老虎山下还发现原始社会末期文化遗址一处,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四周石砌墙基完整。发掘出半穴型住房60多处,陶窑1处,陶制品碎片、石球、石斧及骨器多件。这是一座国内罕见的、保存较完整的具有很高考古价值的古遗址。
12月12日,县档案馆获自治区史料编研成果三等奖。
12月20日,凉(城)—杀(虎口)公路竣工通车,全程41.4公里。
12月24日,县鸿茅酒厂生产的“沙棘佳酿”正式通过自治区的技术鉴定,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新产品,次年元月开始批量生产。该产品在1986年8月7日北京召开的全国沙棘新产品质量评议会上获新产品开发奖。
12月25日,城关镇东山坡建成一座300瓦电视差转台。
是年,凉城县获自治区教育先进县称号。全县儿童入学率达97%,普及率93.5%,各学校设备基本实现了“一无、二有、五齐备”,既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桌凳,校舍、校门、玻璃、顶棚、厕所齐备。
是年,呼(和浩特)—阳(高)公路(丰凉段)自93公里处铺撒沥清路面,到1988年11月铺15.4公里。
农村取消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改行合同定购。合同定购为国家指令性计划,既是经济合同,又是国家任务。具体办法是在上级下达年度粮油定购任务后,粮食部门与农民签订合同,规定定购时间、品数、数量和质量。1988年,粮食收购又实行“双轨制”,即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同时进行。
回族聚居的崞县窑乡喇嘛沟和十九号乡胶泥沟建起两所回族小学。
1986
1月29日,县水泵厂研制的BWF—1.5型波纹式无筛多用粉碎机通过自治区级技术鉴定,允许批量生产。
3月8日,厢黄地乡引进饲养北京白鸭。
3月20日,乌兰察布盟第二届“振兴杯”马拉松长跑赛在县城关镇举行。
同月,全县农村陆续发放“三证”,即土地承包证,宅基地证,土地证。
4月20日,县人才普查工作展开,7月6日结束。通过普查,为干部管理、考核逐步走向科学化,为人材的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全县在职干部2930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762名。
4月26日,全国劳动模范郭老虎被列入国家出版的《中国人名辞典》一书中。
同月,经内蒙古自治区102地质队勘探,厢黄地鞍子山花岗岩储量丰富。
5月10日,县境永兴乡老虎山古文化遗址被列为自治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月13日,凉城县武装部由乌兰察布军分区移交县人民政府。
5月1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曙光、副书记田聪明来县视察工作。
5月28日,自治区科委组织的流动技术市场在城关镇开展,包括畜牧、农业、林业、乡镇企业等实物、图片,同时进行技术咨询。
同月,县儿童福利基金会成立。
6月1日,县服装一厂、二厂始生产羊绒絮片系列服装。同年10月,与大连服装研究所联营。产品远销东北、华北等14个省、市、自治区。
6月25日,厂汉营、北水泉地区降暴雨,农作物受灾20多公顷,倒塌房屋28间。
7月17日,县工商联合会再次成立。
8月20日,县工会举办首届离退休干部职工运动会。
9月1日,县一中教学大楼交付使用,楼房建筑面积为4272平方米。
10月27日,县乌兰牧骑获全盟第三届乌兰牧骑演出“丰收奖”。
同月,三苏木乡园子沟挖掘出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有用白灰抹面的房屋30间。
12月21日,中共凉城县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45人,代表全县6839名党员。
是年,凉城县被林业部评为全国造林先进县。全县造林保有面积83333.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4%。
全县旱情严重,年降雨量为218.7毫米,为建自37年来的第二个大旱年(1960年为第一次),大部分农作物受损。
1987
1月28日,座落在厢黄地乡的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产,总投资430万元。该工程建成将缓解全县的用电紧张局面。
2月3日,县委制定了干部包乡、蹲村、抓户任期目标责任制。县直机关抽组115名干部组成首批下乡工作队赴各乡开展工作。
春,全县大旱,近5333.3公顷耕地不能下种,岱海水面下降1米。至夏季无雨,部分农作物、牧草、树木枯死,全县灾情严重。
5月2日,全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即增产增收,节资节能)。
同月,县体委举办县直机关老年、青年职工运动会。
6月5日,县境遭霜冻,12.4公顷农作物受灾。冻死牲畜302头(只),人2名。
6月12日,城关镇电视差转台改建为卫星地面接收站。县内居民可收看中央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和乌盟、山西电视台的电视节目。
6月25日,县水泵厂试制出250QT50型深井潜水电泵。
6月26日,中国少年先锋队凉城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凉城县工作委员会。
6月28日,岱海旅游点开业(位于五苏木海滩)。
7月11日,凉城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205人。
7月14日至8月1日,县境连续9天出现干热风,最高气温达34.2℃,每秒风速4.3米。部分小麦被烤死,大部分颗粒不满,减产严重。
7月26日,厂汉营革命烈士陵园扩建工程竣工。园内建纪念塔一座,高17.2米,安放了139位烈士的遗骨。
同月,县党史办撰写的党史资料《蛮汉山抗日斗争史》印刷出版。全书约10万字。
8月5日,贺龙革命活动旧址修复开馆。纪念馆设在厢黄地乡井沟村天主教堂内,有展厅两个。
8月16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高克林、新疆自治区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白成铭等重访凉城,至厂汉营、鞍子山烈士陵园献了花圈,并参观了贺龙纪念馆。
8月16日,县卫生局举办首届乡村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人员培训班,学员35名。
9月,全县城乡企事业单位开始评定技术职称。
11月10日,全县范围内的灭鼠工作结束。凉城县成为自治区西部地区第一个城乡整体无鼠害县。
12月3日,多纳苏至西沟门山区公路竣工通车。
同月,自治区102地质队对三苏木乡中水塘温泉进行勘探。
是年,县外贸公司被国家经济贸易部评为全国对外经济贸易行业先进集体。
据统计,曹碾满族乡营盘梁自然村人均纯收入达1200元,户均大小牲畜37头(只),居全县之首。
凉城县保险公司成立。
1988
5月,厢黄地乡岱海粉丝厂生产的“明雪牌”中华麦饭石精制粉丝荣获全国保健食品“金鹤杯”奖。
6月中旬,降暴雨夹冰雹,造成洪灾和雹灾。全县倒塌房屋1085间,死牲畜688头(只),家禽743只,冲毁成片林153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150万元,受灾群众达23000人。县城居民捐款捐物,支援灾区。
7月23日夜,崞县窑乡圐圙自然村降暴雨达2小时,造成洪水泛滥,洪峰高达5米,冲毁护村坝溢河灌村,全村90%的房屋浸于水中,有36户民房倒塌,一些村民口粮被冲走,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万元,户均损失3000多元。县委、政府紧急动员,抢险救灾。
8月,准(格尔)—丰(镇)铁路正式立项建设。该铁路线入凉城县境71.875公里,沿线设7站:樊家圐圙站、天成站、庄头窑站、九苏木站、六苏木站、二甲站和缸房窑站。
同月,县花岗岩石料厂始生产花岗岩荒料。
11月,县化工厂生产的84#(粉状梯锶梯炸药)受到电子工业部生产许可证发放考核组和专家的好评。
是年,农牧水产局网箱养鱼试养成功。 
大事记
大事记
距今约五千年左右
据现已出土的文物考证,凉城县永兴乡老虎山一带及三苏木乡园子沟一带已有人类活动。
赵武灵王二十年(公元前306年)
武灵王率众兵打败北方民族林胡、楼烦,将侵占之地置云中、雁门、代三郡。凉城境属雁门郡。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
秦大将蒙恬率兵30万北击林胡,略取河南地(含凉城境)。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
正月,高祖刘邦将云中、雁门、代三郡共33县交其兄代王刘喜统辖。
西汉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
夏,匈奴骑兵数万攻入代郡。秋,又攻进雁门。翌年夏,匈兵9万分三路入代郡、侵定襄、犯上郡,杀掠人口近万。
西汉前期
武帝刘彻先后派大将军卫青、将军李广、公孙贺等率兵数次出定襄、雁门、云中北击匈奴,并筑外城以戍边。今县内后营乡大虎口、双古城圪针沟均存汉代城堡遗址。
东汉永初三年(公元109年)
并州(含凉城境)遭旱灾,人相食。
晋元康五年(公元295年)
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猗始统领参合陂(今县境永兴乡一带)以北地区,包括今凉城、丰镇、兴和部分地区,岱海是其活动中心。
晋永安元年(304年)
匈奴贵族刘渊于离石起兵反晋,晋并州刺史司马腾向拓跋猗请求援兵镇压。猗亲率骑兵10万在西河、上党大败刘渊。猗于参合破树石碑以记行。
晋太和六年(371年)
7月7日,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生于参合陂。
晋太元二十年(395年)
11月,道武帝拓跋珪亲率魏军于参合陂大败慕容宝所率后燕军队。燕军数万死伤,只慕容宝及一千余骑突围生还。12月,拓跋珪返回都城盛乐。
魏天兴元年(398年)
今县地纳为代都畿内田。
魏天兴四年(402年)
5月,道武帝北巡,自参合陂东过蟠羊山,遇暴雨,冲走辎重数百乘,死百余人。遂向东北越过石漠,到达长川,巡幸濡源。7月,返回参合陂,筑北宫垣,逗留20余日还朝。
魏永兴二年(410年)
5月,明元帝巡幸参合陂。7月,立马射台于陂西,讲武驰射,部下毕集。
魏泰常八年(423年)
2月,北魏于长川之南筑长城,自赤城至五原,长20余华里。6月,明元帝北巡至参合陂,又游于蟠羊山。
魏太和十二年(480年)
5月,代京(含凉城县境)连日大风,发屋拔树。
魏延昌元年(512年)
4月,雁门等五地地震,山崩泉涌,死5310人,伤2722人,牛马杂畜死伤3000余。
唐朝前期
突厥降附,置桑乾都督府,领县地。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
大同路(含凉城境)有赤气亘天,侵北斗。
元大德九年(1305年)
4月,大同路地震,有声如雷,毁民房5000余间,死2000余人。
元大德十年(1306年)
2月,大同路暴风大雪,毁民庐舍。平地县(在今凉城县境)风沙黑霾,死牛马2000头(匹)。
元至达四年(1311年)
闰七月,宣宁县(即今麦胡图乡淤泥滩一带)雨雹积5寸,禾稼陨尽。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
12月,大同路遭瘟疫,死者数万。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
大同、冀宁二路遭蝗虫侵害,禾稼草木被食尽,所至蔽日,碍人马不能行。饥民捕蝗虫为食。
明朝初年
建长城以御蒙古军南下,县内后营、双古城、曹碾、厂汉营等乡南部均存明长城遗址。
明嘉靖年间
佛教的一支——喇嘛教传入县境。
明末清初
在今三苏木乡元山村建汇祥寺,即东大庙。建筑宏伟,式样瑰丽。殿内立铜铸佛象数万尊。寺庙历经几代,资产丰厚。1940年寺院为国民党六路军某团焚烧。
清顺治九年(1652年)
2月,达赖五世应清政府邀请,由西藏动身前往内地朝清。12月中旬,达赖及随行人员3000余人抵代噶(今凉城)。不久,达赖带少许随从入京觐顺治帝,1653年1月5日到京。3月,自京返至代噶。5月,清礼部尚书觉罗郎丘和理藩院侍郎席达礼率官员至代噶,代表清政府正式册封达赖五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达赖喇嘛”,授金册金印,受封后,达赖及随从返回西藏。
清顺治初年
县境后营乡郑路德、郑路合兄弟仿湖南庙宇造一大庙,有房32间。聘请和尚来此传教。“文革”期间大庙拆除。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
清政府迁察哈尔蒙古部落分驻县东、南、北等地,设镶红、镶蓝二旗。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
清安设杀虎口驿站,由晋西北杀虎口过县境(今永兴一带)至归化土默特。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
置宁朔卫和怀远所,寄治山西省朔平府。同年,在今永兴乡西街建宁朔卫守备衙门。
清乾隆四年(1739年)
县境厂汉营始生产鸿茅酒,由山西榆次王家铺中医王吉天配制,内含69味中药材。该酒有祛风保温、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之功效。
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
2月,宁朔卫、怀远所遭旱灾,贫民大饥,皇帝下诏赈济。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
裁宁朔卫及怀远所,并为宁远厅,属山西管辖。乾隆二十五年,由朔平府分驻,设宁远厅理事通判。厅衙门在原宁朔卫衙门址扩建。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宁远厅设监狱,位于衙署内西侧,有北监房四间。
清乾隆年间
在今厢黄地乡小召南建荟安寺,为归化城崇福寺支院,又名小召。有御赐寺名匾额。每值盛夏,崇福寺活佛即来此避暑。“文革”期间寺院拆除。
乾隆末年
伊斯兰教传入县境。
清咸丰年间
归凉路筑成,其线路由归化城东南过大小黑河、羊盖板河,经舍必崖、西沟门,沿石匣沟,过坝梁(在今多纳苏乡境)至宁远,长70公里。
清同治元年(1862年)
察哈尔西湾子教堂派西班牙籍教士数人至县境南窑子、东十号传播天主教。教务隶属集宁教区。
清同治四年(1865年)
宁远厅遭水、雹灾,12月蠲缓新旧额赋。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
僧格林沁从察哈尔征兵2000名,由镶蓝旗总管达勒扎带领,出兵徐州与太平军余部作战。
清光绪六年(1880年)
5月16日,大雨,岱海滩周围数百里,平地水深3尺,房屋多半倒塌或冲走,牲畜死伤大半,田禾被冲毁。
清光绪八年(1882年)
晋巡抚张之洞于大同府之丰镇、朔平府之宁远厅设立丰宁押荒局,押荒招垦,推行移民实边政策。
清光绪十年(1884年)
宁远厅改隶归绥道,并改理事通判为抚民通判,光绪二十九年改通判为同知。
宁远厅设捕盗营,有营兵30人。为厅境内最早的官方武装。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
丰宁押荒局进行丈放地亩、收征押荒银事务,并办理升科,编制里甲。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
清政府设宁远驿站,有马14匹,马夫5人,例行传递公文之事。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
归绥道七厅及蒙旗(含镶红、镶蓝旗)遭灾,贫民大饥,赤地千里,死者枕籍。闰六月道府赈济。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
正月,以口外七厅及大同府受灾严重,清政府命直、晋免收运商粮税,拨款10万赈济。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县城东街“万益永”商号开业,独资经营布匹杂货。年营业额3000至4000元,获纯利800元左右。所售货物多购自绥远及丰镇。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萨、托两厅发生义和团拳勇攻打教堂事件,旋即蔓延至归绥及和林、丰镇、宁远各厅。宁远厅拳勇攻陷旧堂、弓沟沿等地教堂,杀教士。翌年,清政府在洋人抗议下拨银10万两以抚教务教民,并划地300顷以抚恤及赔偿损失。香火地(今厢黄地)一带陆续建大小教堂9处,统称“爱堂”。
是年,甘肃回民马天兰曾为董福祥部下什长,福祥因义和团起义被革职,其部众遣散。马天兰于直晋边界纠集散勇经直隶宣化、张家口等地,沿途抢掠,至天镇大掠而西。大同镇总兵胥明德派兵追击,匪至归绥,附者200余人,仍着甘军号衣,大肆抢掠。山西巡抚岑春煊令宣化镇及归绥道派兵严行堵剿,经丰镇厅属正黄旗至宁远厅喇嘛沟,官兵将匪击溃。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5月1日,钦命督办蒙旗垦务大臣贻谷令:将原丰宁押荒局改为办理察哈尔右翼四旗垦务事宜的丰宁垦务局。次年5月,分为丰镇、宁远两分局,1905年3月裁撤。
秋,宁远厅遭旱、雹灾,欠收。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4月,科布尔镇由宁远厅分出。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宁远厅设邮政代办所,隶属山西管辖。至1907年邮路为代州—朔州—威远堡—朔平—杀虎口—宁远厅—归化,其中代州至宁远厅为邮路,宁远厅至归化为昼夜兼程班。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宁远厅教育会成立,以协助厅署办理教育行政事宜。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宁远厅苍街建小学一所,为男校,有学生20人。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宁远厅设自治事务所,主要办理教练巡警、调查户口等事务。
清宣统二年(1910年)
县城富商李保才创办“福德永”制毡坊,资本3000余元,年产毡700至800块、毡鞋900余双、毡帽1000余顶。
清宣统三年(1911年)
11月16日,归绥陶林同盟会员及与同盟会有密切联系的会党赵喜泰等部农民军联合陶林巡警100多人响应“辛亥革命”,发动起义。杀死陶林通判齐世名及巡检王化源,占领了陶林城。过两日,清军严厉追杀,起义军撤出陶林,转攻宁远。宁远通判洪铨闻风而逃,义军入宁远城。城内居民夹道欢迎。数日后,起义军被镇压,余部参加了丰镇起义。
是年,县内成立民团,有团丁100余人。由地方人士郭襄、任焕之、王文炳创办。次年解散。
民国元年(1912年)
设宁远县,改同知为知事。首任知事为李澍洲。
宁远县新建基层政区,全县下设5个区,辖177个乡。一区香火地,二区天成,三区厂汉营(又名崞阳庄),四区德胜窑,五区卓资山。
宁远商务会成立。
民国3年(1914年)
宁远县改称凉城县,隶属察哈尔特别区。
县境双古城设盐务所,属口北蒙盐局丰镇分局管辖。凉城所产土盐转运丰镇,再销往各地。
察西镇守使所辖一混成旅驻防丰镇、凉城、兴和、陶林4县。
民国4年(1915年)
1月,凉城知事郭景图会同“丰、凉、兴、陶四县余荒地亩总局”清理余荒事务。
民国5年(1916年)
11月8日,驻扎在凉城的察哈尔陆军骑兵在寒山窑子(今蛮汉山一带)与100余名土匪相遇。察军在团长李壬辅带领下分三路进剿,活捉匪首刘永胜,毙匪10余人,获马11匹,枪1支,子弹百余发。
是年,县城设劝学会,为县内第一个管理教育的机构。
民国6年(1917年)
秋,县农会成立。
12月,县内肺鼠疫(俗称黑死病)流行,延至次年春,有数百村庄的人染病,死1050人。
是年;耶稣教传入县境。由归绥教堂华人教士贾伟、王富等于县境西、南、北各街赁屋传教。
民国7年(1918年)
县保卫团(亦称游击队)成立,有团丁120人。均为骑兵。
民国8年(1919年)
县立女子小学在县城北街建成,有学生79人。
丰镇至归绥、包头汽车路通车,途经县境天成、麦胡图等地。
县邮政代办所升为三等邮局。
民国10年(1921年)
10月,划今凉城北境与丰镇县、陶林县、兴和县各一隅置集宁设治局。
民国13年(1924年)
县劝学所改为教育局。
民国15年(1926年)
县内设电报局,有莫尔斯漫机一部。至1929年,电报电路东通丰镇隆盛庄至兴和、北通集宁、卓资山、西达归绥、萨拉齐至包头。
民国17年(1928年)
4月初,国民党绥远军第一师第一旅奉命开往热河,路经凉城,分驻牛角川、岱海滩等处,以搜索给养为名,大行抢掠。该军所驻数十里内170余村的百姓家中所有财物、牲畜及轻便器物被抢劫一空。来不及逃避的妇女都遭奸淫。驻扎在牛角川的匪兵包围了该地区的地方守兵蒙古保卫团并逼令其缴械。与此同时,驻扎在岱海滩的周福江一个团1000余人包围了驻三苏木的地方保卫团。地方保卫团奋力抵抗,鏖战两日,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匪兵抢走长枪22支,手枪1支,全鞍马28匹。抓走团丁数人。匪兵将团丁戴襄等2人活剥皮、割肾致死。匪军抢劫杀人后又向东窜入丰镇。
绥远省春夏干旱,滴雨未落,禾皆枯死。立秋后,下大雨5日,山洪暴发,黄河决口。凉城县一片汪洋,大秋作物淹没,田产冲毁甚多,未被冲毁的农田经霜冻颗粒未收。全县灾民达156005人,无论城镇、乡村,贫富贵贱之户皆日难一食。
12月,绥远省建设厅勘定丰凉、绥凉两条汽车路工程,省赈务委员会拨赈款8000元,次年10月开工整修丰凉路。因款项不足、时修时停,至1936年5月全线完工。路线是丰镇一天城一八苏木一凉城,行岱海南端。
民国18年(1929年)
春,凉城县划归绥远省管辖,镶红、镶蓝两旗,仍属察哈尔特别区。
民国19年(1930年)
在今永兴建城垣,方圆2公里,东西南北各设1门。城内有街道4条。
民国21年(1932年)
8月,乡村始架设长途电话线,共5条线路394里,即凉城至香火地,香火地至天成村,香火地至卓资山,凉城至德胜窑,凉城至榆树林至崞阳庄。时有新式交换机两座,话机14部。
民国22年(1933年)
6月30日,冯玉祥任命镶蓝旗总管富凌阿为抗日同盟军蒙古民众抗日自卫军长官。
8月,县妇女会成立。
9月25日,县《党政周报》首次出版,由张梅枝主办。社址在县城东街。
是年,县地方财政始将全县地方收支编造预决算。
县长马显德下令禁止妇女缠足。
民国24年(1935年)
绥远省府调陆军73师修筑绥凉路,次年2月峻工,6月正式通车使用,计程140里。由绥远长途汽车提倡公司经营。其线路自归绥县城起,沿绥和路南行,至大什拉乌素北折,经干沟、西沟门、坝梁到县城(今永兴乡)。
7月,卓资到凉城公路通车。
民国26年(1937年)
9月初,日本侵华部队华北方面军在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团配合下,沿平绥线西犯。13日,由大同兵分两路,一路长谷川部向右玉出杀虎口进犯凉城,一路千田板仓部沿铁路北进。
9月18日,长谷川部在飞机、坦克掩护下进占凉城南部。驻守凉城的国民党山西骑兵赵承授所属第二师师长彭毓斌率部应战。敌军在将军梁(今双古城西)一带受阻不能进。驻守在大同的日军接到这一消息,即派矶谷师团主力部队增援,由200辆坦克和200辆装甲车开道,从北面进攻县城。20日夜进入县城东关。彭师腹背受敌,激战一天一夜,日军死亡百余人,彭师伤亡500余人。彭师弃城撤退。
9月22日夜,县府田家镇(即旧凉城)沦陷。县长马汝骐出逃,国民党县政府解体。
9月23日拂晓,日军进入田家镇,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田家镇惨案”。日军自早8点半至午11时半,杀镇内居民300余人。
秋,中共雁北晋察绥工委派救国同盟会(牺盟会)部分人到凉城、丰镇一带,沿东西马头山开展救亡活动。
10月,八路军一二○师七一六团宋时轮北进先遣支队500余人,进入马头山活动,驻厂汉营镇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政策,扩充武装,20多天后部队回偏关整顿。
10月下旬,日伪凉城县公署成立,李珍为县长,日本人信尤夫(后为浪人中井)任顾问。属蒙疆联合政府巴彦塔拉盟管辖。
11月,县公署由田家镇迁到新堂镇。
12月,中国共产党左(左云)、右(右玉)、凉(城)工作团团长张生瑞率武装工作团到西马头山一带,开辟左右凉抗日根据地。次年六月成立左右凉战地动员委员会,张生瑞任主任。
是年,日本人于新堂开办“凉城男校”和“光启女校”。班制为小学一至六年级。男校有学生300余人,女校有200多人。由日方选定教材,汉语授课,开设日语课。
民国27年(1938年)
1月上旬,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创建的察绥游击军军部负责人郑荔菴、阮慕韩、钱应麟、刘仲义、陈凤桐等率军部及第一、四支队到左右凉及绥东一带活动。
2月,驻防县城的蒙古军第三师第七团团长慕兴亚率骑兵600余人反正,袭击日伪凉城县政府。后归顺国民党马占山部,编为国民党新骑兵5师。
4月18日,毛泽东、腾代远致电贺龙、关向应和肖克并转宋时轮将军,询问在平绥路南蛮汉山一代建立根据地的情况。
5月,察绥游击军副军长郑荔菴率部200余人到厂汉营脑包平,召开各村村长会议,选李绍康为凉城抗日民主县政府县长。县府设在脑包平村。
6月下旬,八路军一二○师派三五八旅七一五团和师直骑兵营一连及山西动委会领导的独立第四支队共2300余人组成大青山支队,李井泉任司令员,姚喆任参谋长。组建后由山西五寨出发,向北挺进。八月初入凉城境。
同月,八路军一二○师第六支队支队长刘华香率步兵500余人驻防厂汉营三号村。
7月7日下午,厂汉营镇内举行“七.七”事变一周年抗日军民联欢大会,有军民7000多人参加。
8月3日,大青山支队进到绥南厂汉营地区,由于北上受阻,撤回偏关(属山西境)整休。8月6日,从山西贾堡出发,继续北上至厂汉营。支队三营袭击了天成村敌人据点,消灭敌人1个连,炸毁汽车10余辆。顺利掩护大部队到达蛮汉山脚下的太平寨。
8月中旬,八路军一二○师警备六团由团长王兆祥、副团长孙超群和政委张达志率领开进马头山区,在厂汉营烧窑贝村发展党员,建立支部。8月下旬组建了游击队和动委会,开辟了马头山地区抗日根据地。
8月下旬,姚喆率七一五团一营(副营长为邹凤山)和四支队三连为掩护大青山支队主力挺进大青山地区,在太平寨以南的沙乎与大小抢盘山之间,两次打退敌人的进攻。8月31日夜,支队主力顺利越过平绥铁路。
同月,中国共产党左右凉县委成立,陈一华任县委书记,鲁平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和武装部长。辖右玉一区,凉城一、二、三区和左云区。
9月,归凉县动员会建立,驻地乔郭窑村。辖县境三庆、东十号、多纳苏、崞县窑、程家营、田家镇等地。任振基为动员会主任。
10月中旬,邹凤山营及四支队于崞县窑、碾房窑一带发动群众,开辟蛮汉山抗日根据地。
同月,日本侵略军纠集蒙古军及地方国民党武装6000余人,展开冬季大“扫荡”,从凉城、丰镇、集宁三方合围蛮汉山区。
12月上旬,邹凤山营由步兵整编为骑兵,称大青山骑兵支队一营,下设三个连。
同月,邹凤山率一营三连在什犋窑活捉县境最大的匪首肖顺义,其部下匪徒大多被歼。
年底,县内烧窑贝、后十村、二蛮沟、郭木匠沟、乔崞窑、崞县窑、碾房窑等地均辟为抗日游击根据地。
民国28年(1939年)
年初,延安警备六团派干部到杀虎口和县境双古城一带,组建凉(城)和(林)清(水河)县,李玉庚任县委书记,班玉珏为县长。隶属晋绥边区。县驻地设在双古城土台村班玉珏窑子。
2月,绥察动委会主任武新宇派贾靖芜到蛮汉山建立绥察动委会绥东办事处,驻乔崞窑、郭木匠沟等地。贾靖芜为主任,统一领导绥东(后改为绥南)地区的工作。
2月下旬,左右凉县游击队成立,鲁平为队长。同年,归凉县游击队组成,白泉清为队长。
5月31日,日军分九路围攻蛮汉山区。绥东办事处、绥东工委、归凉县动委会等机关领导及游击队员100多人被敌人包围在大榆树车罗子沟。突围中,归凉县工委书记张治华和归凉县动委会主任任振基牺牲,贾靖芜负伤,党组织遭到破坏。
8月,归凉抗日民主政府设立,贾靖芜为县长。
10月,一二○师独立六支队队长李林(后为雁北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率骑兵、步兵160多人袭击了天成村敌人据点,歼敌600多人,俘敌50多人,缴枪200多支,烧毁军车20多辆。
冬,归凉县委成立,高应杰任书记。辖一、四、五区。
12月,撤销左右凉县动委会,正式成立左右凉抗日民主县政府,鲁平任县长。
民国29年(1940年)
2月15日,绥南骑兵一营和地方游击队由邹凤山指挥,在乔崞窑村击溃国民党军赵励师部,赵只身逃往铁炮山。
3月3日,贺龙、关向应致毛泽东、王稼祥、彭德怀、杨尚昆电称“凉城东北丰镇以西之蛮汉蒙(山)地区为姚喆支队第一营游击根据地,最为艰苦,半年来几无一休息,不断游动中……”。
5月绥南地委成立,辖丰集、丰凉、归凉、归和、托和清5县。
6月,左右凉中心县委和政府撤销,长城以北归绥南地委领导,以南归雁北特委领导。
七月,丰凉县政府成立,由雁北专署领导(1944年归绥南专署)。
民国30年(1941年)
3月,丰凉县骑兵大队成立,鲁平任队长。
4月,归凉县武装部设立,许振湖(又名刘乐善)为部长。
9月,日本侵略军和其操纵下的国民党伪政府在占领区推行官、民、军一体的“治安强化运动”,实行保甲连坐法,并对抗日根据地展开大规模的扫荡和封锁。
10月24日,在日军操纵下,伪靖安警备队第四、第六大队、防共一师及自卫团等共1000多骑兵对蛮汉山根据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大规模扫荡。邹凤山率骑兵一团和游击队进行反扫荡,其间共进行战斗7次,有7名战士牺牲,毙敌125人。
12月16日,姚喆、陈刚、张成功致电贺龙、关向应、周士弟,并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谭政,报告敌人扫荡蛮汉山区的情况。
民国31年(1942年)
1月,日本侵略者再次展开治安强化运动,推行保甲制度。查户口、发放良民证,疯狂扫荡绥西、绥中和绥南根据地。
6月上旬,日伪展开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实行“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抗日根据地出现严重困难局面。
10月至11月,日军以数千兵力对蛮汉山、马头山及雁北右玉山区进行扫荡。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及蛮汉山游击区进入极端困难时期。
民国32年(1943年)
3月29日,领导蛮汉山地区抗日工作的绥南地委书记崔岩在旭泥坝(绥南地委和归凉县政府所在地)被敌人包围,突围时负伤牺牲,归凉县县长原明被捕入狱(后牺牲狱中)。是年,日军、蒙古军及国民党地方部队共20000多人对马头山根据地轮番扫荡,最多时一天内被烧毁的村庄多达100多个,牛羊被抢杀光。
民国33年(1944年)
2月8日,绥南专员程仲一,归凉县委副书记赵效敏及部分工作人员在蛮汉山郭木匠沟宿营时遭敌人袭击,程、赵及工作人员全部牺牲。
秋,归凉县一区游击队员13人由苏珍、闫克凤率领,在蛮汉山五合明同日军指挥官所率蒙古保安队、警察270余人展开激战,击毙日军指导官、警察署长及大股敌人。
是年,县内流行伤寒病,崞县窑、程家营一带染病者最多。
归凉县政府枪决了国民党凉城县党部书记长郝录。郝犯在蛮汉山八路军、游击队活动的中心秘密设了60多个情报点,搞侦察,刺探情报,致使八路军、游击队遭受重大损失。
民国34年(1945年)
1月,毛泽东指示:晋绥边区今年要扩大一倍,主要发展方向是雁北和绥远。随即八路军在蛮汉山地区展开了挤敌人、拔据点的斗争。
3月,蛮汉山根据地与绥中、绥西的联系完全打通。到6月,蛮汉山广大区域均为八路军及抗日军民控制。
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归凉县政府派代表将凉城特产“鸿茅酒”用马驮往延安,向“七大”献礼。
8月11日,县内各区游击队、武工队配合贺龙、聂荣臻部队打垮了日伪军,解放了凉城。
8月14日7时,国民党傅作义部队以一个师的兵力在乔汉魁1000多骑兵配合下攻打田家镇。城内守兵300余人与敌人激战5小时,歼敌500余。下午2时,在晋绥军区司令员吕正操领导下,二旅旅长许光达指挥增援部队与守城部队里应外合,歼灭了围城之敌。
8月15日,日军投降,抗战结束。绥南地委、专署重新组建,驻地新堂。辖归凉、丰凉、清水河、和林等县。由李云龙任地委书记,郑天翔任专署专员。
8月下旬,傅作义部队占领凉城地区。归凉县党政机关转移到蛮汉山区并展开游击战争。
8月27日,贺龙所属部队晋绥独立二旅由许光达,孙志远率兵攻克田家镇及新堂。傅作义部队由天成反扑,与晋绥军战于八苏木王墓山一带,晋绥军伤亡较大,经厂汉营撤到山西口泉。
9月上旬,根据绥蒙区委指示,归凉县改为凉城县,丰凉县改为丰镇县。中共凉城县委和政府首次成立,驻新堂。县委隶属绥南地委,政府隶属绥南专署。县委书记为张毅忱,县长为吴平(11月以后为李光)。
同月,县公安局成立,曹少克任局长(10月改由郑廷烈任)。
10月19日,贺龙、李井泉、张经武率晋绥部队由晋西北左云一带越长城进军绥南。战斗在凉城打响后,贺龙司令员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歼敌8000多人,再次解放了田家镇及新堂。战斗结束后,贺龙、李井泉率部于新堂住宿一日,24日率部向卓资山发起进攻。
12月中旬,第一次绥包战役打响,总指挥部设在凉城六苏木土台子村。贺龙任总指挥。全歼卓资山傅作义一个师。战后部队在凉城整训。次年1月中旬,贺龙率部离开凉城,进入丰镇。
民国35年(1946年)
1月11日,凉城县农民联合会成立大会在六苏木乡大圪楞村天主教堂开幕,由大会秘书长许振湖主持会议。会上宣读了给延安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电文,并通过了凉城县农会宣言、组织章程及当前斗争纲领。民主选举农会委员7人,候补委员2人。贺龙部队随军记者出席了大会。会议于15日闭幕。
2月,凉城县委与绥南地委合并为凉城县中心县委,由杨业澎任书记。县政府与绥南专署合并为中心县政府,县长为郑天翔。
同月,县境展开减租减息、赎地增资、清算贪污等活动。
4月27日,全县再次展开废除妇女缠足活动。
7月上旬,傅作义部队再次进占新堂,委任乔汉魁为县长,组织起自卫队、还乡团等地主武装,建立“保甲制度”,进行反攻倒算。
9月下旬,凉城中心县委机关撤到营盘梁。
秋,丰凉骑兵大队重新组建,鲁平任队长。1948年冬改编为骑兵旅三团,同时,丰凉步兵大队也组建起来,由成枫涛任队长,1948年冬改编为绥蒙一支队。
是年,岱海西延7.5公里,淹没良田1333公顷。
民国36年(1947年)
2月17日,国民党将领董其武率兵4000多人,由坦克、汽车开道进入新堂。
春,绥南工委派许振湖带丰凉步兵大队一中队,突破敌人封锁进入蛮汉山,支援凉城一区张凡平、苏珍,三区胡三民,四区陈振华,五区贾海龙,以开展蛮汉山游击战争。
同月,中共绥南工委改为中共丰凉中心县委,杨业澎任书记。辖丰凉县委(1945年8月重设)、和林、托和清、清水河、右玉东山沟工委、大同区、六区工委及左云一、三区委。
民国37年(1948年)
3月23日,由姚喆司令员、杨植霖政委率华北野战军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团北上解放绥远,途经厂汉营,与丰镇骑兵大队及丰凉支队同驻守在厂汉营的国民党警察、骑兵一纵队、自卫团及援军2000多人大战3日,解放了厂汉营和凉城南部地区。
7月,凉城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开垦荒地的报告》。
8月13日,凉城全境解放。
同月,丰凉路改道为丰镇—天成—麦胡图—凉城,行岱海北端。
9月4日,丰凉县委为了消灭傅作义部队,支援前线,作出民兵参战的决定。
9月24日,凉城县委、政府第二次成立,机关设在新堂。县委书记为刘文珍,县长是何凤洲。辖8个区。
9月29日,为进行剿匪、维持地方治安、配合人民解放军大反攻,县委发出《关于扩大游击队》的指示。
11月中旬,乔汉魁率国民党残匪袭击解放军、游击队驻地西沟门及厂汉营等地。有120多人被俘,后大部分牺牲。
是年,县公安局配合绥远省公安厅侦破了“华北剿总”二处第一组特务案(该组在县城和狮子洼村一带发展特务7人)。
1949
年初,凉城县大队成立,胡进才为队长,辖3个连。同时县武装委员会成立,胡三民为主任。各区相继设区武委会。
2月17日,划义丰、保安、大榆树、三道营、庆丰、前德胜、福生庄等26个行政村归龙胜县(今卓资县)。
2月,全县范围内开始收缴民间武器,到3月,收缴步枪50余支,轻机枪一挺及手枪8支。
同月,县公安局长王达俊率公安队员由民兵配合,在小坝村抓获土匪头子杨占成,缴枪两支,子弹200多发。
3月7日,县政府对境内蒙汉杂居地带的土地、户籍等问题作出规定:将二区小召(召滩)、流麻沟、大小羊报沟、兵坝营、圪臭沟、猫儿沟等地划归镶蓝旗管辖。蒙汉杂居村的蒙族归旗政府,汉族归县政府管理。
3月21日,水草沟、双山子、目花、麦胡图、边墙堡等10个行政村由丰镇划归凉城。七泉、马家圐圙、十五沟、广德村等31个自然村归丰镇管辖。
6月,县工商科成立。
7月,中国人民银行凉城县支行成立。
8月上旬,县工商联合会(即商会)成立。
8月中旬,县司法科成立。
同月,全县统一了度(尺)、量(斗)、衡(秤)。
9月1日,由农民集股办起的凉城县第一个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正式成立。到1954年,拥有社员股金4.88万元。1966年起停止吸收社员股金,1983年又恢复集股办社。
9月20日,凉城县文化馆成立,有职员2人。
10月2日,凉城县首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0月4日,奉上级指示,改民国纪年为公元纪年。
10月5日,县人民政府教育科举办冬学班,学文化、读报、讲时事、讲政策法令等。
10月18日,县民众医院成立。
同月,新堂、厂汉营、田家镇、天成相继设立完全小学。
11月17日,县成人教育委员会成立,各区公所设分会。
是年,在今厢黄地井沟村设国营粮食分库,1951年改为粮食总库。同年,丰镇粮食支公司在县内设购销站一处。1953年4月,两个粮食机构合并为凉城县粮食局,下设井沟、天成两个粮库。
1950
1月16日,凉城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产生了常务委员会,葛政峰为常委会主席。选出常委7人,委员6人。
3月19日,凉城县生产委员会成立。
3月22日,县政府发布《关于1950年严禁种植大烟》的训令。全县范围内的禁烟禁毒工作展开。至1954年,大烟的种植和吸食基本禁绝。
5月1日,全县始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5月4日至18日,县境连续暴风,沙土质的田地种子被刮出。25日突降暴雨夹冰雹,山洪暴发,靠山田地多被冲毁,低洼海水向外侵涨,淹没农田286.7公顷。全县受灾面积达14147公顷。
5月20日,县政府发出《关于严禁缠足的布告》。
6月23日,县编制委员会设立。
7月,县人民法院组建,县长葛政峰兼任审判长。
7月初,贯彻中央人民政府通过的《土改法》,组成土改工作团,深入农村,开展土改运动。
7月29日,全县范围展开整风、整干运动。其任务是通过整风,克服官僚主义、关门主义,改变贪污腐化、脱离群众的工作作风。
8月24日,县、区武委会改称武装部。
9月18日,凉城县首届妇女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凉城县民主妇女联合委员会。
同月,全县废除旧保甲制度、建立新的民主政权的工作全面展开。共废保158个,建立7个区,94个行政村。各区设区长,副区长,各行政村设村长、副村长。第一区新堂,第二区田家镇,第三区崞县窑,第四区麦胡图,第五区天成,第六区厂圪洞,第七区厂汉营。
同月,民兵王根生代表绥远省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被评为全国民兵战斗英雄。他的照片刊登在大会的会刊上。
10月,全县展开镇压反革命运动。运动中对五种反革命分子(即土匪、特务、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和反动会道门头子)进行逮捕法办。运动分三期进行,1953年10月底结束。期间,遵循中共中央“首恶者必办,协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和“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的原则,对三期捕获的708名反革命分子和各类犯罪分子均作了处理。其中处死220人,判刑293人。
11月4日,凉城县首次农业生产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召开,有66人参加,选出高海涛等7人出席省劳模会。
冬,全县人民掀起和平签名、反对战争、捐献物品、抗美援朝的群众运动。至年底,共捐献人民币1.45万元(折人民币),银器6500克。次年4月,县委成立了抗美援朝委员会,各区成立了“读报宣传委员会”,各行政村成立了抗美援朝分会。5月1日,全县79495人参加了声讨美帝国主义罪行、声援朝鲜人民的游行活动。7月,全县青壮年踊跃参军,到9月,参军人数达529人。
是年,县内居民首次购买国家发行的折实公债。
1951
1月初,县内5000多名天主教徒响应中国基督教会与四川广元县天主教会发起的革新运动,号召全县教徒恪守自治、自养、自传的信教原则。
春,麦胡图乡淤泥滩村(后改称金星大队)村民郭老虎首立全县第一个变工互助组,有400多农民加入。翌年春,又建起由11户贫农组成的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金星社”,是绥远省最早成立的两个合作社之一。
3月25日,县委、武装部主持召开全县基干民兵评奖检阅大会,为21名民兵模范和7个民兵工作模范村授奖。
4月20日,归绥市公安局依法逮捕了原凉城新堂天主教堂司铎葛维德。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葛以传教为名,勾结日伪汉奸进行反革命活动,并迫害农民教徒,诱奸女教徒,出卖新堂“育婴堂”儿童。凉城解放后葛逃到归绥,任新城天主教堂主任司铎,终因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而被捕。
4月,全县正式开始整顿党组织,有17个党支部,242名党员参加。
同月,县内开始取缔反动会道门组织,尤以一贯道为要。取缔工作的方针是:打击主要道首,分化、集训、登记一般道首,采取宣传、教育、瓦解的手段。到1958年,各种会道门组织绝迹。
6月12日,县贸易公司成立。
8月14日,全县各区、村进行查田定产工作,至9月22日结束。共查出黑田2764公顷。
8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北方根据地访问团绥南二分团,由副团长肖黎、陈林彬率领,先后对县内干沟、抢盘、园子沟、马头山、二蛮沟、沙乎等老根据地进行访问,并赠送毛泽东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条幅。
8月23日,县城召开抗美援朝功臣庆祝大会。
9月,被誉为“进步老人”的蛮汉山大榆树村农民孟玉河(女)应邀赴京出席全国山老区代表会议,参加国庆大典,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亲切会见。
9月6日至7日,县内遭冻灾,有333.8公顷的大秋作物受灾,减产30%。县、区成立了生产救灾委员会,领导群众搞生产自救。
11月,全县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运动中,农民分得土地16133公顷,房屋11195间,耕畜2865头(匹),粮食1213898公斤,农具20275件。
是年,全国林业劳动模范张清旦、农业劳动模范郭老虎出席了全国首届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县设立第一个国营贸易公司——一揽子贸易公司,次年5月改为土产公司经营处。
1952
1月1日,党内和国家机关中开展了“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活动。由县委直接领导,县级机关和企事业部门372名干部参加了运动。运动中,查出贪污分子228名,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理。运动至7月10日结束。与此同时,工商界开展了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运动中,查出犯有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错误的40人,贪污盗窃、投机倒把渔利总额为15445.66元。对此均作了处理。
3月12日,凉城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199人。
4月底,全县4个区35个行政村受虫害,面积达1290.8公顷。
5月25日,凉城县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成立。
5月28日,召开老根据地人民代表会议。会议确定全县46个行政村、469个自然村为老根据地村庄
7月1日,新堂镇设立成人速成识字班。
7月16日,中共凉城县首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
8月14日,县卫生科成立。
同月,全县遭水灾,洪水冲毁68道渠、78座石坝、土塘,43间房屋和600公顷庄稼。
9月15日,全县农村开始土地复查,到次年2月10日基本结束。
11月,新堂镇设业余文化补习学校,学制二年。
12月20日,凉城县首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成立凉城县总工会。
是年,凉城邮政局、电信局合并为邮电局。
1953
3月10日,凉城县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240名。
3月25日,县人民监察委员会成立。
7月11日,县首届工商业代表会议召开。正式成立凉城县工商业联合会。
9月,绥远省农牧厅派工作队于凉城岱海试放鲫、鲤、草、鲢等鱼种50000余尾。次年夏正式放养,到1959年开始捕捞。
11月,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规定农村粮食收购、市镇粮食供应统一由国家粮食部门经营,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非法经营,不准屯积居奇和投机倒把。
是年,县农业劳动模范郭老虎应邀参加赴朝慰问团。
进行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以7月1日为标准时间,全县人口为154344人。
1954
2月24日至3月15日,各乡镇第一次民主选举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3月20日,凉城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9月,实行棉布统销的商业政策,每年分两期向城乡居民发放一定数目的布票,当年发放当年使用。
是年,丰(镇)—凉(城)公路经整修通车,全长80公里。
城关苗圃建成,为县内第一个国营苗圃。全县城乡大搞植树造林。
1955
6月3日,经自治区政府工业部勘测,县境黄土圪坝山、柳泉沟北山有含铁量为68%的铁矿。
10月26日,凉城县人民政府委员会改称凉城县人民委员会。
同月,县境农村全面展开农业合作化运动,·互助组变为合作社。至年底,全县8个区中已有5个区66个乡实现了合作化,有新老农业社650多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85%左右。翌年4月,全县基本实现了高级农业合作化。
11月,实行以人定量的市镇人口口粮供应办法。全县市镇定量人口为3212人,月供应量为39022公斤。
冬,首次实施义务兵役制,征兵130人。
是年,县人民检察署(后改为检察院)设立。
新堂设长途汽车站。
对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个体农户实行定产、定购、定销的“三定”政策。
1956
2月7日,县委成立5人领导小组,开展全县的肃反、审干工作。同年7月2日,肃反运动全面展开,到1963年运动结束。运动中,一些人被错揪,1979年以后相继平反。
5月30日,中共凉城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167人,代表全县1733名党员。
9月1日,全县职工、干部第一次调整工资,参加人数为1593人,全年增长工资90921.9元。
同月,县内建第一所中学(今县一中),有学生203人,编为4个初中班。从各小学抽调教员18名任教。
10月16日,凉城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参加会议代表162名。
是年,凉城县蛮汉山林场建成。
县内开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3月底,全县私营工商业全部实现了公私合营或合作经营。
县食品公司设立,主要收购猪、牛、羊等活畜及鲜蛋。
1957
7月15日,县直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首先开展了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反右运动。10月,运动扩大到文教界、工商界和工人、农民当中,次年2月底结束。期间反右斗争犯了扩大化的错误,一些人被错划。1959年到1964年被错划的多数人摘掉了右派分子帽子。
9月,全县开始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四大”群众运动。县中学教师队伍中进行“整风”、“鸣放”,向组织提出意见8663条,后随着反击右倾言论开始而被视为右派言论,很多教师因此受到牵连。
是年,县农牧水利局成立。
三苏木乡西营子村首次在全县引种油松成功。
麦胡图出土战国时期铜鼎一个。
1958
2月中旬,县级各单位开展干部下放劳动活动,有81名干部下乡锻炼,111名充实基层领导工作。
5月上旬,全县掀起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由县工业局组成钢铁工作队,负责寻矿、采矿、建炉、炼铁等工作。9月,县委设炼钢铁指挥部。期间共生产铁2.5吨,建矿点12个,采矿人数达500多人,共采矿石230.5吨。
5月12日,凉城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73人。
7月24日,中共凉城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183名,代表全县2181名党员。
9月,遵照毛泽东主席“大办民兵师”的指示,全县范围内开始大办民兵。仅一个月,全县就组成14个民兵团,包括84个营、298个连、1066个排、3893个班,共5466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3.1%。
秋,全县农村开展联乡、并社、转公社的热潮,成立了12个人民公社,即新堂公社、田家镇公社、厂汉营公社、崞县窑公社、天成公社、麦胡图公社、双古城公社、三苏木公社、十九号公社、刘家窑公社、东十号公社和曹碾公社。全县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9月下旬,农村普遍建起食堂,男女老幼一律进食堂起伙,吃大锅饭。数月后食堂相继解散。1960年,全县在农村社队再次办起公共食堂1000多个。实行社员口粮以人定量、指标到户、粮食到堂、凭票吃饭、节约归己的办法。
是年,凉城县马头山林场正式建成。
县科学技术协会成立。
县医药公司成立,下设一个批发部和一个医药公司。
1959
1月1日,《凉城报》创刊,共办49期,每期1000份。该报内容主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道全县的工作。同年6月20日停刊。
同月,县中心气象站成立(1966年1月改为气象站,1979年更名气象局)。
4月,县档案馆建立。
秋,县内第一座小型火力发电厂建成,总发电量为60千瓦。解决了市民、机关和部分生产用电。
10月25日,双古城水库开工兴建,1963年建成。总库容21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20万立方米。
1960
1月12日,凉城县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生产先进县。
3月25日,县农牧林业科学研究所设立。
4月1日,中共凉城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193人,代表全县2560名党员。
5月末6月初,内蒙古自治区民用航空公司派一架安—2型飞机来县境六苏木、厢黄地、新堂、三苏木、麦胡图等地喷洒农药,防治麦杆蝇。县城西南一公里处(现党校房后)设临时机场。次年5月末6月初,飞机再次来该地区喷洒农药。
6月5日,麦胡图公社农民诗人孟三出席了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受到刘少奇主席的亲切接见。
7月15日,双古城水库大坝南挖掘出战国时的遗址一处,面积约1000平方米。出土有房屋遗址、陶器及农具等。还挖掘出“雁门司马”泥封。
是年,县境遭旱、虫、冻、风、雹灾。受灾面积达104097.6公顷,平均减产70%左右。
1961
1月12日,县综合化工厂制成土赛力散。
4月,全县12个人民公社调整为19个。
5月,县边鸡培育场设立。
6月,县内极端最高气温达36℃。
7月3日,凉城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95人。
7月27日、28日,新堂、三苏木、十九号、田家镇地区又降雹,雹大如鸡卵,积雹2至3寸。
8月15日,县晋剧团组建。
8月19日至22日,县境降大暴雨,总降雨量为99.9毫米。房屋倒塌223间。
8月26日,根据中共乌盟盟委“精简职工,压缩城镇人口”的精神,县委决定撤并29个单位,减少城镇人口4708人,精减职工1005人,以充实农业第一线。
10月6日,麦胡图公社金星大队利用盐碱地试种水稻成功,总产4625公斤。
年底,农村开展整风整社运动。
是年,农村贯彻以土、肥、水、种、密、保、管、工为内容的农业“八字宪法”。
1962
8月22日,中共凉城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正式代表221人,代表全县2976名党员。
9月22日,东十号公社小坝滩村挖掘出一批保存完好的西晋时期鲜卑族文物,均为金银器具。有西晋王朝颁发的“晋鲜卑归义侯”、“晋乌丸归义侯”金印和“晋鲜卑率善中郎将”银印,有镶嵌动物形戒指、动物形饰件、动物纹饰牌和耳坠等。其中有一个四兽形金饰件刻有“猗金”铭文。
12月21日,为纪念在1942年冬因掩护由山西右玉出发到大青山领导反日寇“扫荡”斗争的绥蒙行政公署领导而牺牲的警卫连长薛占海和指导员魏志忠等62名革命烈士,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厅厅长马南凤(抗战时大青山游击队的领导人之一)及自治区有关单位领导苏珍、田恩民、杨顺义等同志率领的革命根据地慰问团同凉城县委、人委共同决定,在蛮汉山区的山神庙沟(烈士牺牲的地方)为烈士树碑铭文。
1963
7月18日,17个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首先开展以增产节约为中心的“五反”运动,即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
8月22日,田家镇公社被水冲淹庄稼226.7公顷。
9月25日,凉城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92人。
是年,全县掀起学雷锋,做好事的群众运动。
1964
1月21日,各公社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为主要内容。
同月,县电影管理站建立(1980年7月改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9月14日,中共凉城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正式代表230人,代表全县3116名党员。
11月,呼(市)—凉(城)公路经整修全线通车。线路是呼市—老丈窑—崞县窑—太平寨—沙乎—坝梁—朝号沟—新堂,全程108公里。
12月15日,凉城县首次召开贫下中农代表会议,成立贫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
是年,全县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以7月1日为标准时间,全县人口为191312人,其中男性108165人,女性82847人。
1965
2月23日,新堂镇改称城关镇。
4月,县内抽组干部赴察右中旗等地参加“四清”运动。
5月5日,县境连续两小时大风,全县2000公顷小麦受灾。
6月,和(林)—凉(城)公路开工修建,9月2日竣工,全程76公里。
9月15日,全县乡村建制变更为20个公社镇,146个生产大队,1015个生产队。
1966
3月24日,厂汉营、厢黄地鞍子山、三庆修建烈士陵园。
5月2日,凉(城)—左(云)公路开工兴建,至11月底竣工通车、全程51.282公里。
6月19日,凉城中学贴出全县第一张大字报,不久,学生停课闹“革命”,部分教师被揪斗。
8月下旬,凉城中学成立“红卫兵”组织。以家庭出身为主要标准,学生中分“红五类”、“黑七类”。红卫兵臂带红袖章,进行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立四新活动。
8月28日,呼和浩特市第十一中学80余名师生来城关镇,砸毁旧堂天主教堂,批斗、殴打神职人员。29日,砸毁五苏木、小召、井沟庙堂。此后,红卫兵开始大串联。
8月29日,“文化大革命”运动在全县范围内逐步展开。
9月1日,县文化革命领导小组成立。
9月上旬,县城掀起“揪黑帮”高潮,揪出“黑帮”分子55人。
1967
1月上旬到中旬,全县城乡学校、机关、厂矿及社队人员纷纷成立各种战斗队,有“毛泽东思想战斗队”、“一一·一○红卫兵司令部”、“东方红战斗队”、“红铁锤战斗队”等等。皆佩袖章,发宣言,散传单。此后,各组织间因观点不同而形成派别,互相攻击,甚至发展为武斗。
1月28日,县级机关相继掀起了批斗领导、罢官、夺权的活动。不久,县长李耀厚、县委副书记刘作山等领导受到造反派的批斗。
3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凉城县武装部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成立,为全县最高权力机构。
11月底,县武装部及外地来县的解放军指战员进驻县委、人委、公安局、凉城中学等单位,开展“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工作。
是年,县乌兰牧骑组建。
1968
3月3日,县“三结合”(即解放军、革命群众、革命领导干部)革命委员会成立。实行“一元化”领导。到3月中旬,全县20个公社镇相继成立了革命委员会。
3月20日,县群众专政指挥部成立,各单位、各公社设若干群专分部(小组),并开始大规模地清理阶级队伍。对专政对象施以严刑,大搞刑讯逼供,城乡均有非正常死亡者。
同月,全县举办各种类型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6月,县革委会举办教育系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有数十名教师被揪斗。
6月,卓(资山)—凉(城)公路动工兴建,次年5月交付使用,全程52公里。
同月,“挖肃”运动开始,以挖“新内人党”为主。全县有5000多名干部、职工、农民、教师被关押或隔离。
7月,凉城中学480名毕业生分赴县内农村插队落户,称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同年11月底,2038名北京市、天津市的知识青年到县内农村插队。
10月11日,县革委会于蛮汉山林场(太平寨)开办“一○·四毛泽东思想大学校”。学员是被清理出的“叛徒”、“特务”、“走资派”、“反革命分子”及没有改造好的地主、富农、反动分子、坏分子、右派。该校于次年4月解散。
12月11日,凉城县第一届贫农、下中农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县贫下中农委员会(后改称贫下中农协会)。
是年,县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三机关被撤销,由驻公安局的军事管制小组行使三机关权力。
1969
2月,弓坝河水库开工兴建。
4月,县军事管制小组成立,接管县革委会工作。
是年,县林业局技术员王冠洲试种成“123”苹果。
县委成立战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县开始“深挖洞、广积粮”活动。
县交通监理站设立。
1970
11月15日,全县开始整党建党工作,次年1月结束。
年底,县内开工架设上毫庆至旧堂公社35千伏输变电工程,长29公里。
1971
1月,县内极端最低气温达-34℃。
4月5日,中共凉城县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54人,代表全县3337名党员。
10月,蛮汉山林场设养鹿场,有梅花鹿30只。
年底,县委、县革委会合署办公,军管组撤销。
1972
5月,春冻,地面气温达-5.3℃,全县冻伤青苗2800公顷。
8月,县修造厂首次制成“东方红”715型拖拉机配件调速器。
9月15日,县农机厂制成GTD56×10型深井水泵,达到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
10月,凉城县法院恢复。
12月14日,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立。1975年6月改设计划生育办公室。
是年,县公安局侦破了以王维、许文为首的反革命集团案。
1973
4月8日,永兴水库动工兴建,次年6月峻工,总库容976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92万立方米。
6月14日,县卫生防疫站和妇幼保健所成立。
7月15日,恢复县公安局名称。
10月7日,东十号公社坝底大队五家滩生产队社员王四小一家七口因下雨房塌被压死。
是年,岱海西岸和西南开始种植由河北省白洋淀引进的芦苇苗条。
1974
4月,县党校恢复(曾于1968年改为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12月,厂(汉营)—鹊山(山西左云县办煤矿所在地)公路建成,全程45公里。
是年,全县开展批林(彪)批孔(子)运动。
1975
3月14日,县外贸公司成立。
4月5日,凉城县广播事业局成立。
4月10日,全县掀起植树造林高潮,至月底,造林2239.2公顷。
5月14日,县标准计量所成立。
是年,全县农业灾情严重,国家减免农业税8.12万元。
凉城县荣获“全国乒乓球先进县”称号。
1976
1月,全县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4月6日,县境发生6.3级地震。全县倒塌房屋2972间,有13处水利工程遭破坏。双古城、永兴、刘家窑等地灾情尤重。国家拨救灾款150万元。
4月17日,县运输公司成立。
5月13日,县社队企业管理局设立。
7月8日,县境南山遭受冰雹灾害。
8月2日,县境降大(暴)雨,雨量42.2—70毫米,部分地区农作物受损。
8月24日,县地震台设立。
9月18日,全县各机关、厂矿、学校近万人在凉城中学操场召开追悼会,悼念毛泽东主席逝世。
10月14日,三苏木公社发生4.8级地震,倒塌房屋144间,造成危房2000间。
11月27日,县石油公司驾驶员孙长胜驾车往永兴公社拉木材,归途晚6时许行至呼阳路(呼凉段)69.5—73.4公里处,木材斜转伸出车厢外,连续撞死撞伤18人(其中死10人,重伤7人,轻伤1人),造成了县交通史上特大恶性事故。
是年,县战备办公室改为人民防空办公室。
1977
6月23至30日,县境连续3次遭雹灾,麦胡图、永兴、六苏木等7个公社25个大队、92个生产队受灾,受灾面积达6320公顷。其中受灾后无收成的有670公顷,收成减半的约666.7公顷。
1978
1月13日,县供销合作社成立。
5月12日,县委成立落实政策办公室,陆续为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害者平反昭雪。
11月,县工会开办第一所职工业余技术学校,主要开设专业机械制图课程。
同月,凉城县检察院恢复。
12月,乌盟电视台在七号公社建成电视差转台。
是年,凉城县被国务院列为“三北”(东北、西北、华北)防护林重点建设县。
1979
1月12日,县经济委员会成立。
1月14日,县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
同月,全县陆续为地主分子摘帽子,并为其子女改变成份。
2月15日,县图书馆建成,并开展借阅工作。
2月21日,县境降大雪,雪深尺余,牲畜采食困难。
6月7日,县文化局、教育局、财政局、税务局、气象局分别设立。
8月8日至13日,全县普降小到中雨,总雨量82.5毫米。县办砖瓦厂被水冲毁砖窑3座和一些制砖设备,损失折款10万余元。
9月5日,县民族事务局成立。
9月28日,县医学会、兽医学会、农学会、林学会分别成立。
是年,县人民银行分成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1985年人民银行中又分设出工商银行)。
1980
1月25日,修通城关镇到三庆、多纳苏的公路。
2月23日,中共凉城县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38人,代表全县5787名党员。
4月6日,实行党政分工,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机构,恢复县人民政府,县署由宁远街迁至胜利街。
1981
1月20日,县司法科成立(1984年4月12日改为司法局)。
2月18日,城市建设局成立,同时设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
3月,中共凉城县委员会宣传部和共青团凉城县委员会组织全县人民开展以“五讲”、“四美”(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
同月,县内开展“两打”(打击反党反社会主义势力、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四防”(防特、防盗、防水、防治安灾害事故)、“三禁”(禁赌博、禁破坏林木、禁破坏水利、农机、农电和广播通讯设施)为内容的统一行动,至5月末结束。共打击处理罪犯182人,追回赃款赃物折款1.1万元,查获走私集团2个,缴银元302块及各种银器5250克。县内治安秩序大为改观。
5月12日,县党史资料征集及县志编纂委员会成立,下设办公室。
6月27日,凉城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222人。
是年,凉城县国际民用导航台设立。
1982
1月12日晚9时,县城关镇发生一起由公安人员制造的特大凶杀案。刑警队员李和平携五四式手枪进入与其同幢居住的县农机局助理工程师李恒星家,将李开枪打死,并将李妻和自己的妻子打伤,尔后自毙。2月24日,乌盟公安处将该案件通报全盟。
3月,农村多数社队开始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
5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周惠视察凉城县,指示凉城要建设成“绿海洋”,建议把荒山、荒坡、荒沟承包给群众种树种草。同年7月,全县666.7公顷宜林地和5333.3公顷林木分别实行了包山到户和包干到户责任制。至1984年,集体林木大部分作价归户。
7月1日,经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总人口为229008人,其中男性126563人,女性102445人。
8月24日,凉城县厢黄地中学更名为凉城县第二中学,原凉城中学称第一中学。
是年,全县发放林权证。
凉城县荣获自治区爱国卫生“阿吉奈”奖第三名。
厢黄地乡鞍子山建光荣院一处。
1983
4月,蛮汉山区出土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陶器、骨器。
6月27日,厂汉营地区在雷雨前出现大风,3333公顷农作物受灾,刮断树200多株,倒塌房屋20余间。
B月27日,厢黄地公社白艮大队遭雹灾,历时数十分钟。粮食减产约50万公斤左右。
同月,根据中共中央“从重从快一网打尽”的指示,全县展开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分子的活动。县委及公、检、法机关统一设立“7·17”指挥部(即打击刑事犯罪办公室)。“打刑”陆续进行了3年,共搜捕各类犯罪分子近400人。
10月21日,县自来水工程竣工,铺设管道7660米,建蓄水池一处,可蓄水500吨。城关镇36%的居民用上了自来水。
同月,县政府礼堂(即电影院)建成,可容1069人。
1984
2月下旬,县委、政府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调整县内各级领导班子。
3月,改变“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设立乡政府,乡以下设行政村和自然村。
年初,自治区政府将凉城六苏木、厢黄地、三苏木、麦胡图4乡列为商品粮基地乡。
4月6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凉城县首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始建政协凉城县委员会。
6月13日,全县开始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次年6月结束。共完成3458.3平方公里的土壤普查任务,编印出版了《凉城县土壤》资料,为合理利用、改造土壤提供了较准确的依据。
6月28日,自治区民用航空站派飞机来县播种牧草。7月12日,天成乡北山坡飞播牧草666.7公顷。
6月30日,县委、政府首次为全县8个文明单位、33个卫生先进单位授匾。
7月24日,曹碾满族乡成立,为自治区第一个以满族为主体的民族乡。全乡包括4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计890户,4246人。
7月27日,三苏木乡遭龙卷风袭击,毁房20多间。
8月6日,凉城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24人。
9月1日,《凉城周报》创刊,每期2000份。(1985年6月更名为《凉城信息报》,1987年又改为《凉城报》)。
9月23日,公安部长赵苍壁由乌盟公安处负责人陪同,来县公安局视察工作。
同月,全县干部、职工第二次调整工资。参加人数为6655人,全年增长工资8.62万元。
10月,县设立蒙古族小学、农业中学、农民技术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和私立补习学校。
11月10日,首届个体劳动者代表大会召开,会上成立了凉城县个体劳动者协会。
11月20日,县化工厂生产的LR系列乳化甘油炸药获自治区优秀新产品奖。
11月24日,北京海淀区副区长兼该区苏家坨乡党委副书记郑京生回乡(郑原籍凉城县六苏木乡)探亲期间,与县委、政府协商,同凉城共创旅游业,1985年7月,双方(凉城县与苏家坨乡)合资在北京市稻香湖天然公园内建成“草原渡假村”,占地2600平方米,是自治区第一个在京兴办的旅游点。
12月,原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宋友良(原籍凉城县天成乡人)的一部分骨灰遵其遗嘱撒进岱海,其家属将宋所藏700余册图书赠给凉城人民。
是年,县委提出“振兴凉城、教育先行”口号,全县大办教育,各机关单位、乡镇、群众团体或个人集资或捐款兴办教育,共维修、新建教室314间。次年,兴建和维修教室、学生宿舍近3000间。
是年,曹碾满族乡被自治区公安厅命名为“四无”安全乡。该乡连续5年无发案、无捕判、无流窜、无收审。
全县城乡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1985
年初,全县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以青少年为主。
2月1日,县食品加工厂生产的“三鱼牌”精制粉丝被自治区评为优秀新产品。
4月20日,由中国水产学会、中国科学院水产所、北京市水产局、北京市水产研究所及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组成的专家、学者考察团一行6人对岱海资源进行考察。
5月中旬,全县范围的整党工作开始,次年5月结束。
5月31日,西藏自治区档案局局长马建国及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负责人来县档案局指导工作。
同月,县小窑沟和保全庄两条小流域被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协调小组评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单位,并授予锦旗。
6月15日,国务院农牧渔业部副部长王宪德一行来县视察。
7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杨植霖(原绥蒙政府主席)及战争年代在大青山、蛮汉山、马头山等地坚持斗争的鲁平、成枫涛等同志,重访凉城县革命老区。
8月12日,厢黄地乡遭雹灾,小似杏,大若鸡卵,农作物受灾严重。
8月28日,自治区党政教师慰问团来县慰问教师。
9月2日,城关镇被自治区评为无鼠害城镇。
9月10日,县委、政府在政府礼堂隆重集会,庆祝全国第一个教师节,表彰奖励了79名先进教育工作者。
9月12日,全县民族团结表彰大会召开。大会对8个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103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同月,凉城县城关镇荣获乌盟爱国卫生“百灵奖”第一名,县爱国卫生委员会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单位。
11月2日,县永兴乡锁阳关挖掘出春秋战国时代的墓葬群。该乡老虎山下还发现原始社会末期文化遗址一处,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四周石砌墙基完整。发掘出半穴型住房60多处,陶窑1处,陶制品碎片、石球、石斧及骨器多件。这是一座国内罕见的、保存较完整的具有很高考古价值的古遗址。
12月12日,县档案馆获自治区史料编研成果三等奖。
12月20日,凉(城)—杀(虎口)公路竣工通车,全程41.4公里。
12月24日,县鸿茅酒厂生产的“沙棘佳酿”正式通过自治区的技术鉴定,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新产品,次年元月开始批量生产。该产品在1986年8月7日北京召开的全国沙棘新产品质量评议会上获新产品开发奖。
12月25日,城关镇东山坡建成一座300瓦电视差转台。
是年,凉城县获自治区教育先进县称号。全县儿童入学率达97%,普及率93.5%,各学校设备基本实现了“一无、二有、五齐备”,既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桌凳,校舍、校门、玻璃、顶棚、厕所齐备。
是年,呼(和浩特)—阳(高)公路(丰凉段)自93公里处铺撒沥清路面,到1988年11月铺15.4公里。
农村取消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改行合同定购。合同定购为国家指令性计划,既是经济合同,又是国家任务。具体办法是在上级下达年度粮油定购任务后,粮食部门与农民签订合同,规定定购时间、品数、数量和质量。1988年,粮食收购又实行“双轨制”,即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同时进行。
回族聚居的崞县窑乡喇嘛沟和十九号乡胶泥沟建起两所回族小学。
1986
1月29日,县水泵厂研制的BWF—1.5型波纹式无筛多用粉碎机通过自治区级技术鉴定,允许批量生产。
3月8日,厢黄地乡引进饲养北京白鸭。
3月20日,乌兰察布盟第二届“振兴杯”马拉松长跑赛在县城关镇举行。
同月,全县农村陆续发放“三证”,即土地承包证,宅基地证,土地证。
4月20日,县人才普查工作展开,7月6日结束。通过普查,为干部管理、考核逐步走向科学化,为人材的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全县在职干部2930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762名。
4月26日,全国劳动模范郭老虎被列入国家出版的《中国人名辞典》一书中。
同月,经内蒙古自治区102地质队勘探,厢黄地鞍子山花岗岩储量丰富。
5月10日,县境永兴乡老虎山古文化遗址被列为自治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月13日,凉城县武装部由乌兰察布军分区移交县人民政府。
5月1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曙光、副书记田聪明来县视察工作。
5月28日,自治区科委组织的流动技术市场在城关镇开展,包括畜牧、农业、林业、乡镇企业等实物、图片,同时进行技术咨询。
同月,县儿童福利基金会成立。
6月1日,县服装一厂、二厂始生产羊绒絮片系列服装。同年10月,与大连服装研究所联营。产品远销东北、华北等14个省、市、自治区。
6月25日,厂汉营、北水泉地区降暴雨,农作物受灾20多公顷,倒塌房屋28间。
7月17日,县工商联合会再次成立。
8月20日,县工会举办首届离退休干部职工运动会。
9月1日,县一中教学大楼交付使用,楼房建筑面积为4272平方米。
10月27日,县乌兰牧骑获全盟第三届乌兰牧骑演出“丰收奖”。
同月,三苏木乡园子沟挖掘出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有用白灰抹面的房屋30间。
12月21日,中共凉城县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45人,代表全县6839名党员。
是年,凉城县被林业部评为全国造林先进县。全县造林保有面积83333.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4%。
全县旱情严重,年降雨量为218.7毫米,为建自37年来的第二个大旱年(1960年为第一次),大部分农作物受损。
1987
1月28日,座落在厢黄地乡的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产,总投资430万元。该工程建成将缓解全县的用电紧张局面。
2月3日,县委制定了干部包乡、蹲村、抓户任期目标责任制。县直机关抽组115名干部组成首批下乡工作队赴各乡开展工作。
春,全县大旱,近5333.3公顷耕地不能下种,岱海水面下降1米。至夏季无雨,部分农作物、牧草、树木枯死,全县灾情严重。
5月2日,全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即增产增收,节资节能)。
同月,县体委举办县直机关老年、青年职工运动会。
6月5日,县境遭霜冻,12.4公顷农作物受灾。冻死牲畜302头(只),人2名。
6月12日,城关镇电视差转台改建为卫星地面接收站。县内居民可收看中央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和乌盟、山西电视台的电视节目。
6月25日,县水泵厂试制出250QT50型深井潜水电泵。
6月26日,中国少年先锋队凉城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凉城县工作委员会。
6月28日,岱海旅游点开业(位于五苏木海滩)。
7月11日,凉城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205人。
7月14日至8月1日,县境连续9天出现干热风,最高气温达34.2℃,每秒风速4.3米。部分小麦被烤死,大部分颗粒不满,减产严重。
7月26日,厂汉营革命烈士陵园扩建工程竣工。园内建纪念塔一座,高17.2米,安放了139位烈士的遗骨。
同月,县党史办撰写的党史资料《蛮汉山抗日斗争史》印刷出版。全书约10万字。
8月5日,贺龙革命活动旧址修复开馆。纪念馆设在厢黄地乡井沟村天主教堂内,有展厅两个。
8月16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高克林、新疆自治区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白成铭等重访凉城,至厂汉营、鞍子山烈士陵园献了花圈,并参观了贺龙纪念馆。
8月16日,县卫生局举办首届乡村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人员培训班,学员35名。
9月,全县城乡企事业单位开始评定技术职称。
11月10日,全县范围内的灭鼠工作结束。凉城县成为自治区西部地区第一个城乡整体无鼠害县。
12月3日,多纳苏至西沟门山区公路竣工通车。
同月,自治区102地质队对三苏木乡中水塘温泉进行勘探。
是年,县外贸公司被国家经济贸易部评为全国对外经济贸易行业先进集体。
据统计,曹碾满族乡营盘梁自然村人均纯收入达1200元,户均大小牲畜37头(只),居全县之首。
凉城县保险公司成立。
1988
5月,厢黄地乡岱海粉丝厂生产的“明雪牌”中华麦饭石精制粉丝荣获全国保健食品“金鹤杯”奖。
6月中旬,降暴雨夹冰雹,造成洪灾和雹灾。全县倒塌房屋1085间,死牲畜688头(只),家禽743只,冲毁成片林153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150万元,受灾群众达23000人。县城居民捐款捐物,支援灾区。
7月23日夜,崞县窑乡圐圙自然村降暴雨达2小时,造成洪水泛滥,洪峰高达5米,冲毁护村坝溢河灌村,全村90%的房屋浸于水中,有36户民房倒塌,一些村民口粮被冲走,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万元,户均损失3000多元。县委、政府紧急动员,抢险救灾。
8月,准(格尔)—丰(镇)铁路正式立项建设。该铁路线入凉城县境71.875公里,沿线设7站:樊家圐圙站、天成站、庄头窑站、九苏木站、六苏木站、二甲站和缸房窑站。
同月,县花岗岩石料厂始生产花岗岩荒料。
11月,县化工厂生产的84#(粉状梯锶梯炸药)受到电子工业部生产许可证发放考核组和专家的好评。
是年,农牧水产局网箱养鱼试养成功。
(源自《凉城县志》一轮志书)
 
  • 上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