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兴和县 > 志书华章

兴和县自然资源之土地

发表时间:2018-01-15 22:32:07来源:《兴和县志》(第二编 第四章 第一节) 保存打印关闭

兴和县土地总面积3479.73平方公里,折合34.8万公顷。其中农耕地16.4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7.1%。在耕地中,在册耕地面积10.4万公顷,非在册耕地面积3.53万公顷。实际耕地较统计数字增33.94%。林业用地2.5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2%,牧业用地(指可饲牧面积)7.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2.7%。园地441公顷,占总面积的0.13%,水面(包括调洪水库)1153公顷,占总面积的0.3%,城乡居民用地7333公顷,占总面积的1.94%,交通用地4800公顷,占总面积的1.37%,其它用地7.9公顷,占总面积的20.8%,难以利用土地1.0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09%

在兴和县土地面积中,旱薄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1.17%,风蚀沙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4.64%,盐渍化占土地总面积的5.17%

兴和县土地资源按人均计算,无论是土地,还是耕地均高于全国人均水平,人均土地面积为18.4亩,相当于全国人均量的1.2倍;人均耕地8.7亩,相当于全国人均耕地的5.8倍;人均天然草场4.2亩,相当于全国人均草场面积的1.2倍。

兴和县土地面积中,中低山地与丘陵面积为21.5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1.8%,而平地(坡度小于3度)面积只有13.2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8.3%。山地丘陵面积是耕地的1.6倍。在土地总面积中,农耕地比重为47.1%,是全国耕地比重的4.5倍。

兴和县土壤共分为栗钙土、灰褐土、黄绵土、黑垆土、草甸土、盐土6个土类,12个亚类、27个土属、119个土种。种类多样的土壤,为农林牧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供选择、多层次土地资源载体。多年来,农业生产一直沿袭广种薄收、粗放耕作的老路,盲目扩大耕地,由1949年解放初期的5.45万公顷,到1983年扩大到13.95万公顷,34年中耕地增加8.49万公顷,达1.56倍。原有的地埂草坡被开垦,使农田失去了基本屏障,加速了土壤的风蚀沙化;许多二阴滩地的草皮被扒,土壤水分大量蒸发,盐分滞留地表,形成了土壤次生盐渍化;许多陡坡地也辟为农田,加剧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面积28.84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83%。每年大约有534万吨土壤被冲走,相当于兴和县总面积每年被冲走0.1厘米厚的表土。

土地的不合理垦殖,自然植被不断破坏,生态失去平衡。土地越种越多,土壤越来越瘦。1983年对兴和县75个土种、94个典型剖面、1179个耕层土样化验分析结果,兴和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1.609%,全氮含量平均为0.1%,速效磷含量平均值为3.2ppm。根据全国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兴和县土壤总的评价是“缺磷、少氮、钾一般”。要实现稳产高产的要求,使旱地单产达到75公斤~100公斤,有机质含量必须达到1.5%2%以上,速效磷大于1015ppm,水解氮含量大于6080ppm;水浇地单产达到200公斤~300公斤,有机质含量必须达到34%以上,水解氮大于80100ppm,速效磷大于2025ppm。目前兴和县实际的土壤养分与所要求的土壤养分相差较大。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兴和县县委、县人民政府针对长期的水土流失、风蚀沙化,土壤耕层变薄,养分缺乏,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差,生产力低的实际,实事求是地采取了一系列治理土地资源的措施,积极改变过去粗放经营、广种薄收的传统耕种方式。认真贯彻落实“进、退、还”(进:建成1亩水浇地或2亩旱作稳产田;退:退出2亩坡梁地;还:还林、还草、还牧)战略,大力退耕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19997月北部六乡镇一次性退耕3.14万公顷,占这6个乡镇总耕地面积的53%,同时抓住雨季有利时机种草种树。中西部滩川区进行林网化建设和经济林开发。南部和西部环山区集中进行小流域治理和三松(樟松、油松、落松)种植。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