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志书年鉴 > 年鉴

乌兰察布市概览(2000年)

发表时间:2017-02-03 18:57:45来源:内蒙古区情网 保存打印关闭

【党政军领导名录】

 

        记:韩振祥

    副 书 记:赵世亮(蒙古族)

              武根锁

                (蒙古族)

             梁汉武

        员:王凤金

              张振国(蒙古族)

                ()

              高宝仁

              帅志凯

              罗庆国

盟人大工委

        任:韩振祥

    副 主 任:贾玉文(蒙古族)

                    刑笃恭

盟行署

        长:赵世亮(蒙古族)

    副 盟 长:谭 

                    康汝正(蒙古族)

                     

                     

                      (蒙古族)

                    赵殿仁(蒙古族)

                    高晓峰(蒙古族)

盟政协

        席:张 

    副 主 席:王怀纲

                   伊子华(蒙古族)

                   金二毛

                   

                   郜丰平

盟纪检委

        记:王风金

盟政法委

        记:张振国(蒙古族)

盟法院

党组书记:刘五才

盟检察院

    检 察 长:额日和穆(蒙古族)

军分区

    司 令 员:顾书文

        委:高宝仁

 

【农业】  全盟继续实施“124”工程,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有效地抗御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稳定了粮食总产,农业产业化格局已初具规模,农业科技有较大发展。粮食总产量在严重干旱的影响下仍然达到21.42亿斤,油料总产0.71亿斤,甜菜总产4.49亿斤。种植业结构调整,在抗御旱灾、稳定粮食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马铃薯和玉米在种植业中占了主要地位,800万亩精种高产田700万亩种玉米和马铃薯,占全盟粮食面积74%的玉米和马铃薯产出了占总产80%的粮食。

 

【牧业】  全面实施“三养工程”,狠抓“两专一区”和牲畜“种子工程”建设。全盟家畜总头数达到689.68万头(),比上年纯增56.48万头(),总增长率达11.76%,创历史最好水平。大小畜良种改良种比例77.65%,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年末大小畜出栏率56%,生猪出栏率182%,畜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全盟新建标准化暖棚10.9万间,新建青微贮窖6.77万座。到年底,全盟累计建成专业村2946个,发展专业户11.7万户。针对生猪收购价持续下跌的局面,盟委、行署及时进行政策调控,采取“三保两扩”措施,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养猪利益,既使生猪实现了低成本扩张,又使生猪品种结构得到优化。通过全面实施牲畜“种子工程”,提高了畜牧业整体效益,全盟共完成大小畜改良配种190.96万头()。不断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科技兴牧进程,全盟212个乡畜牧兽医站共配备人员2047人,配备村级技术人员1899人,购置服务设施4966()

 

【林业】  为加大前山流域治理力度,实施沙棘产业化开发,从1999年开始,在前山五旗县市实施沙棘“双十万”工程,年内已完成沙棘栽植36.1万亩,计划到2003年建成沙棘基地10万公顷,年产沙棘果实10万吨。

 

【水利】  以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为中心,以节水灌溉为重点,以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为目的,狠抓“380”人畜饮水工程和“三水”开发利用工程,加大水保力度,深化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水利改革,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建设任务。全年新增灌溉面积32.26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3.11万亩,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面积141.93万亩,新建草库伦162处,新增饲草料灌溉面积0.32万亩,解决人饮12.1万人,畜饮18.36万头()。全盟各地围绕“124”工程,以地表水和浅层水开发利用为重点,兴建水窖、旱井、筒井、机电井、低水高调、截伏流和塘坝等水利工程,狠抓三水归田。今年新打机电井893眼,配套机电井1 311眼,新打筒井5042眼,建水窖10 171眼,新修防渗渠207.9公里,地埋管420.7公里,地表水工程144处。水利改革积极推进,凉城县麦胡图乡索岱沟截伏流工程供水公司成为乌盟首家股份合作水利企业。水保治理方面突出抓了永定河重点流域和黄河流域两大国家重点治理区的工程项目,推动了全盟的流域治理。

 

【工业】  努力克服市场需求不足等困难,继续推进“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加大改革力度,调整优化结构,扩大开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工业发展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到年底,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1 073万元,同比增长14.91%,排全区第三位;产销率完成98.51%,提高1.1个百分点;综合效益指数97.42,提高12个百分点,排全区第五位:实现利税39 033万元,增长13.7%,排全区第七位;完成技改投资19 040万元,增长17.17%。“三年两大目标”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根据地区优势和市场需求,全盟大力培育发展具有乌盟特色的主导产业,调整产业、产品和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推动工业结构整体优化,“一体两翼”的主体骨架已基本形成,具有乌盟地区特色的四大主导产业已初具雏形。农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已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7%,利税总额已占地方工业的60%。“两翼”工业增加值已占全盟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0%。引进高新技术对生物脏器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产业。继续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民营化为主攻方向,通过拍卖、转让、股份制、兼并、破产、租赁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和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推进小企业民营化进程,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和个体私营经济,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全盟217户国有企业全部完成转制,其中资产在500万元以下的141户国有工业企业全部实现了民营化。积极为大企业寻求横联合作伙伴,制定优惠政策,千方百计促使已引进的项目尽快见效。除4个企业外,其余的资产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都找到了合作伙伴,走出困境;有19个规模较大的横联引进、技改项目也相继启动生产。全盟立足科技创新,帮助企业建立自主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和项目库建设,及时发布项目信息,帮助企业积极开展新建技改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实施名牌推进战略,推动名牌产品走向全国、国际市场。在企业中开展学习推广亚星购销比价管理经验活动,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发挥各级工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协调、服务和指导,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乡镇企业】  1999年全盟乡镇企业紧紧围绕骨干企业建设、农牧业产业化,突出农畜产品加工和建筑建材业,壮大了四大主导产业,使乡镇企业在速度和效益上都有了明显提高。到年底,全盟乡镇企业发展到109 126个,从业人员530 677人,完成增加值57.5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工业增加值16.5亿元,增长11.7%;实现营业收入222.7亿元,利润总额23.8亿元,国家税金5.9亿元,入库税金16 810万元。全盟对乡镇企业实行“强大扶小”,对强企业使其扩张上规模,好产品努力争创名牌,全盟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已发展到131家,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41家。在培植骨干企业上,按照“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思路,加快农畜产品加工转化,已建成产值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25个。注重建设乡镇企业小区,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全盟自治区级乡镇企业小区达到2个,盟级乡镇企业小区达到9个。全盟11个乡镇企业小区内共集中乡镇企业5 079家,实现营业收入24.9亿元,利税总额3.1亿元。抓住乌盟区位优势,突出以个体私营为主、主导产业为主、项目对接为主的“三为主”方针,以引进资金、输出劳务为重点,积极寻求联合与协作,全面提高乡镇企业的经济外向度。一是努力扩大出口,全盟服装、皮件、石材、蔬菜、肉食品及其他一些农畜产品的出口交货值达3 571万元。二是突出引进,全盟乡镇企业系统共签订横联合作项目172项,引进资金2.65亿元,大大加快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步伐。

 

【国内贸易】  在买方市场初步形成,供求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全盟大力培育流通大军,发育中介组织,努力开拓市场。随着种养结构的调整和特色农畜产品总量的增加,全盟流通产业发展迅速,有力地拉动子一、二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商贸兴盟创造了有利条件。1999年全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2亿元,较上年增长10.73%。农畜产品销售收入完成36.51亿元,较上年增长36.88%。工业品销售收入完成23.20亿元,较上年增长27%。流通行业入库税金完成7481万元,较上年增长87.02%。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全盟建成各类不同规模的交易市场26个。全盟销售马铃薯24.98亿斤,较上年增长38.18%。随着国有商贸企业退出流通主导地位,以个体流通贩运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且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为进一步推动流通商贸发展,由流通产业局牵头成立于全盟马铃薯营销协会,由工经委牵头成立了全盟肉食品协会,各旗县市都成立了马铃薯营销分会。89月份举办了全盟马铃薯订货会和展销会,提高了乌盟马铃薯在全国的知名度,在两次会议上共签订马铃薯销售合同8.11亿斤。是年还通过政策扶持,部门引导,规范了一批专业市场,如化德羊绒絮片服装市场、土牧尔台皮毛市场、乌兰哈达马铃薯市场、卓资熏鸡和图书市场等,疏通了流通渠道。

 

【对外经济】  共引进国内外资金9.44亿元,其中区外资金4.82亿元,国外资金1063.5万美元,直接利用外资514.5万美元。对外经济贸易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增长态势,出口创汇418万美元。对外开放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突出加强同国内,特别是对口帮扶城市、沿海发达地区及周边省区市的经济合作力度。全盟的招商引资工作服务于国有企业改革脱困大局,以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鼓励吸引东部发达地区的大企业投资。

 

【交通 邮电 电力】  公路运输设施不断改善,综合运输能力得到加强。年内完成兴隆、麦丰、化张三条油路改建工程,完成县、乡、村公路新改建里程891.8公里,其中上等级里程610.8公里。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7.86亿人公里,完成货运周转量12.5亿吨公里。邮电通信事业迅速发展,新型业务不断增加。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完成2746.82万元,比上年增长18.82%。到年底,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发展到15.12万门,市话用户9.27万户(其中住宅电话7.4万户),比上年增长1.77万户。全年长途电话拨打共计10 255 800次,比上年增长7.35%。Internet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邮电通信业务能力和水平。发电装机容量扩大,发电设备总容量为53万千伏安,全年售电量8.8亿千瓦时。

 

【金融 保险】  全盟金融业平稳运行,各项存贷款都有增加。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61.1亿元,较年初增加8.9亿元,增长17.1%。其中城乡信用社存款余额10.2亿元,较年初增加4.819万元,增长10.5%;储蓄存款余额50.7万元,增长12.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5.8亿元,较年初增加4.4亿元,增长8.5%。其中城乡信用社贷款余额7.9亿元,较年初增加2.6亿元,增长48.1%。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1.3亿元,较年初下降6.46个百分点。银行现金收入1 815 960万元,现金支出1 903 999万元,全年货币净投放88 039万元,比上年少投17 883万元。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业务范围不断拓宽。全盟国内外保险业务承保额,人寿险960 359万元,财产险111亿元。全盟保险业务总收入中财产险收入3093.6万元,人寿险收入6 126.86万元,分别增长39.51%和5.06%。保险赔付额,人寿险659.2万元,增长3603%;财产险1 312万元,下降37%。

 

【科技 教育】  全盟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9个,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500人。全盟科技人员中具有初级职称的8万人,中级职称的2.7万人,高级职称1900人,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全年共投入350万元。全盟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这一中心,突出工作重点,狠抓“两基”和素质教育,使全盟各项教育事业有了健康、协调、稳步的发展。年末,全盟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 573所,在校学生367 239人,专职教师22 638人。全盟有初中192所,在校生10.12万人,初中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1.9%。职业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全盟职业初中在校生26 817人,职业高中在校生6340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20.3%。“两基”工作按规划稳步推进,全盟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0.79%,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2%。全盟中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171.66万平方米。扫盲工作与“普初”、“普九”同步推进,年内共扫除青壮年文盲3496人,青壮年的非文盲率达到98.23%以上。

 

【文化 卫生】  全盟基层文化站建设、建国50周年文艺庆典活动、剧目创作等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文化事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全盟新建综合性文化站10个,改建31个,完善9个,新建面积1500平方米,新增设备80件,新增图书3 200册。全盟基层文化站共举办各类展览135次,组织开展文艺活动1 390次,利用场地播放电影录像2126场,开办图书借阅2.7万册次。全盟电影放映队185个,新增21个,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农村牧区看电影难的问题。928日举办了由盟直和集宁市6个文艺团体和单位共280名演员参演的“迎国庆、颂乌盟”大型文艺晚会,充分展示了乌盟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艺术创作取得新成果,一批优秀戏剧、诗词作品产生,如《情深意切》等。特别是东路二人台现代戏《光棍与四川女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受到国家及自治区专家学者好评。至年底,全盟共有广播电台12个,调频广播发射台11座,总功率5.9千瓦,中波广播发射台3座,总功率22千瓦;广播覆盖率90%。全盟共有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15座,总功率26.044千瓦,电视综合覆盖率84%。全盟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至年底,全盟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19所,其中县以上医院20所,中心卫生院39所,乡镇卫生院172所。有卫生技术人员7233人,其中主任、副主任医师107人,主治(主管)医师769人,高、中级技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2%。有病床3939张,平均每千人口有医生2.67名,每千人口有病床1.45张,一个遍布全盟城乡的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基本形成。

 

【体育】  年内发展等级运动员,一级2人,二级7人,体育健将1人。在区内外重大体育赛事中,乌盟运动员共获10枚金牌、7枚银牌、13枚铜牌。年内在校学生体育达标人数205 413万人,达标率80.47%。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9年,全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3元,增长11.6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3.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 838元,比上年增长6.86%,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1807元,比上年增长6.6%,牧民人均纯收入2252.97元,比上年增长9.42%。城镇住宅竣工房屋面积2544万平方米,较上年增加5.35万平方米,增长26%。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998年的12.84平方米提高到14.50平方米。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在发生新的变化,生活水平正由小康型向富裕型过渡。居民在衣食方面的支出逐渐下降,在住和行方面的支出逐年上升,特别是教育支出增长明显。

 

【环境保护】  坚持防治污染和生态建设并重,突出抓重点排污企业的达标排放和城市大气污染的防治。生态建设以退耕还林还草和防治水土流失为主。随着环保部门人员力量的充实,环保执法力度明显加大,特别是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为环保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02026日,由自治区政协、党委宣传部、环保局等单位主办的《改善生态、保护环境、建设家园》巡回展览在乌盟展出后,进一步提高了全盟各族人民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观念,增强了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固定资产投资】  全盟完成各类固定资产投资127 415万元,较上年增长9.2%。房地产累计完成投资10 057万元,较上年增长57%;更新改造累计完成投资13 265万元,增长40%;基本建设投资、其他投资、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分别完成93 435万元、7676万元和2982万元,除基本建设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6.4%以外,其它投资和城镇工矿区个人建房投资分别较上年下降11.45%和30%。

 

【农牧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全盟共筹集资金3302万元,匹配建设了八所县级医院、11所防疫站、8所保健所和187所乡卫生院,县乡医疗卫生单位的设施明显改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村级卫生组织正在得到恢复和完善,全盟1862个行政村已整顿恢复村卫生室1340个,纳入三级网管理。围绕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狠抓初保达标,年内已有8个旗县市实现初保达标,受到自治区的表彰奖励。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按照自治区要求加强“百干工程”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全盟14个示范乡镇进行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察哈尔右翼前旗玫瑰营乡和巴音乡积极引进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在示范园区的建设上取得显著进步。玫瑰营乡引进新黑田五寸人参红萝卜新品种,每亩产量800斤。巴音乡引进甜豆新品种,每亩采甜豆角2000斤,价格每斤1元,效益十分可观。这两个乡还进行温室蔬菜种植和猪羊暖棚育肥,已建成标准化猪舍852间,羊舍423间,蔬菜大棚130座,拥有基础母猪412口,育肥猪2630口,户均基础猪1口,羊人均4只。

 

【水利改革】  各地积极探索水利改革措施,其中凉城县向改革要资金,靠股份求发展,实现了率先突破。该县已有5处引洪工程和1个万亩滩井灌区实行国有乡管、承包经营,9座扬水站折价归户,111眼机电井拍卖到户。新增水浇地都按每亩2元征收水利发展基金。产权制度改革收入52万元。不仅推动农业发展,而且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该县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正逐步在全盟推广。

 

10件实事】  后山五旗县跨旗县连乡绿色屏障工程,“双十万”工程,农村电网改造;集宁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集宁粮库建设、怀远路拓宽改造、兴工路开通、三水源二期给水工程、二期排水工程、中心广场建造、集中供热工程、公厕建设,全力做好城镇企业养老保险覆盖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科布尔一乌兰花、科布尔一土牧尔台、化德一兴和、兴和一丰镇四条光缆全面贯通;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等。

 

【存在问属】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生产结构还未真正优化,农业产业化体系未形成,农民增收困难。2.工业结构不尽合理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一体两翼”总体实力不强,企业技术创新、市场开拓能力还比较弱,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还比较低。3.全盟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产品流通不畅的问题仍然存在。4.再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下岗失业问题带来诸多不安定因素。5.环保任务艰巨,保护环境与发展高耗能工业的矛盾一时难以解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