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图像乌兰察布 > 城市建设

乌兰察布盟城乡建设之建筑施工

发表时间:2018-05-02 15:06:02来源:《乌兰察布盟志?中卷》(第二十八编 第五章 第四节) 保存打印关闭

一 概况

 

1949年前,乌兰察布盟地区建筑业十分落后,几乎没有一支正规的建筑队伍,只有少数分散在广大农村的木工和泥瓦匠人,以传统的经营方式承揽一些结构简单的农舍房屋。1949年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第一个五个计划的完成,乌兰察布盟地区的建筑业得到相应的发展。乌兰察布盟建筑工程公司和商都县、凉城县、四子王旗、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卓资县、兴和县、丰镇县等旗县地方国营建筑企业先后组建成立。在此期间,相继完成了集宁肉类联合加工厂、集宁发电厂、察哈尔右翼前旗云母矿等骨干企业的建筑施工。一些医院、学校、商店、招待所、剧场等社会服务性设施也相继得到建设。

三年困难时期,建筑行业进行了调整,队伍大部分解散,人员大量精减,到1964年形势虽有好转,但又遇“文化大革命”动乱,给建筑施工带来很大灾难,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几乎陷入瘫痪状态。直到1978年以后,随着经济的逐步好转,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特别是1983年后,国务院决定将建筑业改革作为城市改革的突破口,乌兰察布盟建筑业内部首先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开招标承揽施工,并允许个体从事建筑业,使建筑业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体一起上,各种形式竞争的良好局面,为乌兰察布盟的城市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 机械设备

 

20世纪50年代初,乌兰察布盟施工企业施工完全是手工操作。混凝土用人工搅拌,基础毛石和红砖等建筑材料用马车运输,靠肩挑人抬进行施工。到1999年,乌兰察布盟各建筑施工企业拥有塔吊、大型起重吊车、搅拌机、卷扬机、挖掘机、自卸运输车等机械设备5679台,总动力93 860千瓦。

三 工程结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乌兰察布盟施工企业建筑的房屋90%以上是砖木结构的平房,除一些工业项目外,仅有少量楼房,最高为3层。而居民住宅大部分仍以土房为主。到20世纪70年代,建筑结构开始发生变化,除居民住宅一般为砖木结构外,公共工程项目多为34层楼房。20世纪80年代后,楼房建筑占主要地位,大批居民住宅楼投入使用,楼房层数达到56层。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乌兰察布盟各旗县市纷纷展开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建筑工程的结构逐步转向新材料的应用和新技术的开发。

 

(一)基础工程

 

50年代开始,兴建的平房住宅多为毛石基础。20世纪70年代,部分工程采用了水捍沙基础。此基础为将地基挖至沙后再加填细沙,浇注水使沙子密实,夯实后砌筑毛石。20世纪80年代,平房建筑基础基本沿用以前的毛石基础,楼房基础工程推广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灌注桩沙桩、爆破桩和内隔式预制基础等。20世纪90年代,推广灌注桩基础。这种基础比条形基础缩短工期40%50%,与预制桩比较可节约钢筋80%,降低工程造价30%

 

(二)砌体工程

 

20世纪5060年代,平房建筑的工程墙体,多为土坯和红砖砌筑或板泥等。20世纪70年代,工程技术人员开始制节能保温墙体。20世纪8090年代,多为砖砼体。

 

(三)层面工程

20世纪50年代,一般居民住宅的顶棚用柳条扎架或做木格框在基面层糊纸,或钉板条后抹灰。外层顶抹草泥和铺油毡纸等防水。20世纪60年代,生产非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大型屋面板、槽板、反转脱模非预应力空心板和小型梁板等用于施工。20世纪70年代,在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部位的顶棚,一般采用在板底抹灰或直接刮腻子、喷浆、刷油,部分为悬吊顶棚和与结构直接固定的板材顶棚。20世纪80年代,生产使用SYSTB预应力大型双T屋面板,楼房建筑的顶棚装修普遍采用石棉水泥板、石膏板、矿棉板、钙塑板、玻璃板和金属板等预制面板,屋顶一般采用二毡四油、卷材屋面防水等。20世纪90年代,使用新型的建筑材料。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