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乌兰察布盟
进入民国后,乌盟仍辖四子王旗、达尔罕旗、茂明安旗、乌拉特西公旗、乌拉特中公旗、乌拉特东公旗。
四子王旗(驻四子王府),沿袭旧制,仍辖20个苏木。
达尔罕旗(驻库联),沿袭旧制,仍辖4个苏木。
茂明安旗(民国6年即1917年开始驻查干敖包),沿袭旧制,仍辖4个苏木。
乌拉特西公旗(驻哈拉汗补隆),沿袭旧制,仍辖12个苏木。
乌拉特中公旗(驻杜古尔河),沿袭旧制,仍辖6个苏木。
乌拉特东公旗(驻桑根达赖),沿袭旧制,仍辖6个苏木。
日本侵略军侵占乌盟后,将各旗苏木名称取消,改称第一苏木、第二苏木、第三苏木等。不久将乌拉特东公旗6个苏木合并为2个苏木,即第一苏木、第二苏木。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6个苏木。民国30年(1941年)前后,由于四子王旗人口缩减,将20个苏木重编为8个苏木,即第一苏木至第八苏木。
二 察哈尔右翼四旗
民国时期,察哈尔右翼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沿袭旧制,只是所辖苏木略有变化。
正黄旗(驻八苏木三路坝营子),辖20个苏木,即头苏木至二十苏木。
民国38年(1949年)5月,北部6个苏木合并为3个苏木,共辖17个苏木。
正红旗(驻八苏木蒙古营,民国38年即1949年初移驻集宁),辖13个苏木,即头苏木至十三苏木。
镶红旗(驻四苏木印堂子,民国36年即1947年移驻卓资山),辖13.5个苏木,即头苏木至十三苏木,另有半个苏木称毫庆苏木。
镶蓝旗(驻四苏木衙门营,民国36年即1947年移驻卓资山),辖13.5个苏木,即头苏木至十三苏木,另有半个苏木称毫庆苏木。民国38年(1949年)5月,13.5个苏木合并为4个苏木。
三 县治
民国元年(1912年),归化厅、萨拉齐厅、托克托厅、清水河厅、和林格尔厅、丰镇厅、兴和厅、宁远厅、陶林厅、武川厅改设县治。民国2年(1913年),归化县与绥远城合并,改称归绥县;宁远县改称凉城县。民国9年(1920年),划丰镇、凉城、兴和、陶林四县各一部设平地泉设治局,民国11年(1922年)改置集宁县。民国8年(1919年),划武川县所属茂明安旗垦地及村落、五原县所属乌拉特东公旗垦地及村落设固阳设治局,民国15年(1926年)改置固阳县。
各县划分区,区下辖镇、乡。各县区划情况如下:
丰镇县(驻丰镇)于设县时划6区,6区共辖11镇187乡。沦陷时期(民国26~34年即1937~1945年),全县划为8区,辖24乡。民国37年(1948年),全县划6区、2市(丰镇市、隆盛庄市),下辖行政村。1949年撤市改区。
集宁县(驻老凹嘴)建县时划5区共59乡,民国17年(1928年)并为4区,4区辖4镇55乡。沦陷时期,全县划为4区辖12乡。民国35年(1946年)后,全县4区辖12乡外,另增2镇。
兴和县(驻二道河)民国2年(1913年)划5区,民国18年(1929年)5区共辖4镇119乡,民国21年(1932年)后119乡缩编为117乡。沦陷时期,全县设12乡、1镇。民国37年(1948年),全县划为7区1镇,下辖行政村。
凉城县(驻田家镇,后移新堂)由厅改县后划6区。民国17年(1928年)缩编为5区,5区共辖4镇183乡。沦陷时期,全县划为5区,辖1镇10乡。民国35年(1946年),全县划为8区,民国38年(1949年),第五区(卓资山)划归龙胜县,全县划为7区。
陶林县(驻科布尔镇)于民国2年(1913年)划3区。民国19年(1930年)后3区共辖1镇60乡。沦陷时期,全县划3区,辖1镇(土牧尔台)9乡。民国37年(1948年)改划4区,下辖行政村。
武川县(驻可可以力更)民国元年(1912年)划10区。至民国25年(1936年),全县10区共辖184乡。沦陷时期,仍设10区,184乡并为46乡,增设3个镇。民国35年(1946年)后,全县并为4个区,46乡并为19乡。
和林格尔县(驻二十家子)初划5区。民国21年(1932年)并为4区,4区共辖10镇141乡。沦陷时期,全县划为1镇12乡。民国35年(1946年)后,12乡并为9乡,分属3个区。
清水河县(驻清水河)于民国元年(1912年)划5区,民国15年(1926年)并为4区。民国21年(1932年),将4区并为3区,3区共辖3镇69乡。沦陷时期,全县改设12乡1镇。民国34年(1945年)9月后,全县划6区,下辖行政村。
固阳县(驻固阳)初划7区。民国21年(1932年)并为4区,共辖47乡。沦陷时期,全县改为1镇7乡。民国35年(1946年)全县设2区,下辖1镇14乡。民国36年(1947年)后,14乡合为7乡。
托克托县(驻托克托)民国19年(1930年)划5区,辖4镇119乡。沦陷时期,全县改设1镇10乡。民国36年(1947年)后,设为1镇9乡。
萨拉齐县(驻萨拉齐镇)民国19年(1930年)划5区,辖11镇128乡。
1949年末,全县划6区14乡。
归绥县(驻归化城)民国19年(1930年)划4区,辖17镇269乡。1949年末,全县划为16乡。
包头县(驻包头)民国19年(1930年)划4区,辖7镇56乡。1949年末,全县划为5区。
民国34年(1945年)12月,绥蒙政府决定设置龙胜县(驻卓资山镇)。之后,划凉城县第四区北部、第五区、集宁县第四区、丰镇县第二区北部、陶林县西南部福生庄、三道营、新德义村、旧德义村等地归龙胜县,全县划3区1市(卓资山市)。随后3区改设5区。民国38年(1949年)1月,卓资山市改第6区。
民国34年(1945年)9月,划武川县东部设置武东县(先后驻大滩、旗下营),全县划为5区,直到1949年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