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部落旗归附清王朝迁入今旗境划分区划时,旗下设4个道劳,每个道劳辖5个苏木(初为7个),全旗共辖20个苏木。西南道劳在阿力善图一带,下设宝日努敦苏木、花努德苏木、希日努德苏木、英吉干苏木、巴润浩饶苏木。西北道劳在土格木、脑木更一带,下设依和特巴润苏木、德庆苏木、宝日努特苏木、塔布努特苏木、扎日阿苏木。东北道劳在白乃庙、哈布其勒庙一带,下设浩依尔其劳苏木、莫日格德苏木、萨日哈拉苏木、萨日哈德苏木、乌拉苏木。东南道劳在现王府一带,下设洪格特苏木、查嘎其德苏木、准浩饶苏木、乌和尔努特苏木、哈达根苏木。
民国27年(1938年),日军侵入旗境,四子部落旗伪公署成立,将农业区划为30个甲和2个联甲。将牧区原20个苏木缩减为8个苏木,并用数字顺序排列。西南道劳:第一、第二苏木。西北道劳:第三苏木。东北道劳:第四、第五、第六苏木。东南道劳:第七、第八苏木。
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封建保甲制度,实行民主建政,牧区划为9个苏木。1950年9月,将牧区划为3个努图克、下辖15个嘎查。第一努图克驻锡拉木伦,第二努图克驻白乃庙,第三努图克驻查干补力格。农区划为3个区,下设18个行政村。第一区驻八号地,第二区驻朝克文都,第三区驻海卜子。1952年7月,撤销乌兰察布盟乌兰花直属区,二区改为五区、三区改为六区,原乌兰花区划分为第七、第八区和乌兰花镇,下设39个行政村和2个街政府。第七区驻吉生太,第八区驻巨龙太。乌兰花镇辖2个行政村和2个街政府。1953年,武东县划归四子王旗9个乡,列为第九区,驻供济堂。
1956年10月,普选划乡时,农区撤销五、六、八、九区,保留四、七区。四区驻八号地,七区驻吉生太。牧区撤销努图克,划为查干补力格、红格尔、白音敖包、脑木更、查干敖包、白音朝克图、乌兰哈达7个苏木。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将努图克和区改称人民公社,乡、嘎查改称生产队。全旗辖14个人民公社:脑木更、白音敖包、查干补力格、红格尔、查干敖包、白音朝克图、乌兰哈达、吉生太、大黑河、巨巾号、西河子、活福滩、库伦图、供济堂。2个牧场:公私合营江岸牧场、乌兰牧场。1个镇公社:乌兰花镇公社。公社下辖113个生产队,其中牧区42个。
1962年,调整区划,牧区新设卫境公社、白音花公社和阿木古郎牧场(1980年改称吉尔嘎郎图公社),农区新设大井坡,乌兰花乡、太平庄、东八号、忽鸡图、朝克文都、三元井、吉庆8个公社。到1983年,全旗辖26个人民公社、2个牧场,下辖174个生产大队。
1984年,社改乡,牧区划为10个苏木,农区划为15个乡、1个镇、2个牧场。
2001年6月,撤乡并镇,大黑河、太平庄二乡并为大黑河乡;库伦图、三元井、朝克文都三乡并为库伦图乡;吉庆、供济堂二乡合并为供济堂乡,并对一些行政村、嘎查区划进行了调整。
2004年,江岸开发区改称江岸苏木。旗内辖卫境苏木、脑木更苏木、白音敖包苏木、查干补力格苏木、红格尔苏木、查干敖包苏木、白音朝克图苏木、乌兰哈达苏木、白音花苏木、吉尔嘎郎图苏木、江岸苏木、吉生太乡、大黑河乡、巨巾号乡、西河子乡、活福滩乡、库伦图乡、供济堂乡、大井坡乡、乌兰花乡、东八号乡、忽鸡图乡、乌兰牧场,乌兰花镇。下设41个嘎查、81个行政村、789个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