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志书年鉴 > 志书 > 乌兰察布盟志

乌兰察布盟工业概况(1920—1999年)

发表时间:2018-06-13 14:39:27来源:《乌兰察布盟志?中卷》(第二十四编 第二章 第一节) 保存打印关闭

20世纪20年代初期,随着京包铁路通车营运,乌兰察布盟地区近代工业开始出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工业还极端落后,以个体手工作坊为主,只有集宁1家小缸房,商都1家小缸房和印刷厂,算是地方国营工业,设备简陋,生产能力低下,年产值仅72 000元,有工人129名。新中国成立后,全民所有制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52年,已有工业企业10个。从1953年起,国家进入有计划的国民经济建设时期,投资逐年增多,乌兰察布盟工业建设和生产得到迅速发展。50年代建立了以当地资源为主要原料的皮毛工业、肉类食品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建材工业和煤炭开采工业。集宁肉类联合加工厂、集宁绒毛厂是当时全国同行业中最大的工厂,集宁骨胶厂、集宁轴承厂、乌兰察布盟农牧业机械厂、察右前旗云母矿、兴和石墨矿等,在全盟、全区属主要厂家。到1960年,各类工业企业已增加到1219个,工业总产值19 120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321个,占全部工业企业的28.3%,工业总产值14 802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7.4%60年代初,经过第一次调整,关、停、并、转了一大批不具备条件的“大跃进”盲目上马的厂家,1964年,工业企业中只剩375个,工业总产值6450万元,不足1960年的五分之一。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13个,工业总产值4910万元,是1960年的三分之一。此后,兴办五小工业(小机械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小煤窑、小钢铁厂),到1970年,工业企业增加到671个,工业总产值24 384.4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76个,工业总产值17 853.89万元。70年代,是乌兰察布盟工业稳步发展的主要时期,电力工业、冶金矿山工业、化学工业、制糖工业、纺织工业、森林加工业、食品工业、电子工业、制药工业等得到很大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经过调整,建立了现代塑料工业、食品工业、饲料工业,校办工业、乡镇工业有了长足发展,小型钢铁工业也得到恢复。

1980年,全盟工业企业增加到1161个,工业总产值为52 393.91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292个,工业总产值32 976.2万元。到1985年末,全盟工业企业1175个,工业总产值达到79 113.5万元,是1949496万元的100多倍。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314个,工业总产值为49 438.6万元,是19497.2万元的6000多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很快,1985年与基年(开始生产的年份)相比,原煤增长20倍,轴承增长230倍,拖拉机增长100倍,电焊条增长5倍,工业泵增长3.6倍,饮料酒增长232倍,机制纸及纸板增长109倍,机制糖增长166倍,乳制品增长18倍,皮革增长10倍,重革增长8倍,轻革增长110倍,皮鞋增长666倍,布鞋增长250倍,皮毛制品增长25倍。产品质量也有很大提高,19801985年,有8种产品被评为部优质产品,有27种产品被评为自治区优质产品,有25种被评为乌兰察布盟的优质产品。1985年,优质产品产值已占全盟工业总产值的4.68%

20世纪80年代末到1993年,乌兰察布盟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93年,全盟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1118户,其中国有企业333户,集体企业771户,全盟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产总额达到38.94亿元,是1985年的2倍多。全盟乡及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9.95亿元,是1985年的4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得到进一步的增长,产品品种进一步增多。

1994年以后,全盟工业战线深入贯彻落实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十五大精神,以改革总揽全局,以横联引进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了“一体两翼”(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体,以矿业、建材为两翼)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四大主导产业、两大基地和制药业,加速了小企业民营化进程。进一步优化调整了工业结构,乌兰察布盟工业发生了深刻变化。乌兰察布盟工业逐步走出低谷,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后劲,工业连续四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利税以9%的比例递增,跃居全区先进行列。截至1999年,全盟工业企业共有1862户,工业增加值增加到20亿元,其中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1亿元,比1994年增长73.2%。共引进外来企业40户,引进资金6亿多元,盘活存量资产12亿元,有的引联企业已成为乌兰察布盟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体两翼”主骨架已基本形成,农畜产品加工业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马铃薯、肉食品、杂粮绿色食品、皮制品四大主导产业和建材、高耗能工业初具规模。1999年,全盟来自四大产业的综合增加值达49亿元,占全盟国内生产总值的58%,比1994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其中马铃薯和肉食品产业的增加值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24.5%。农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由1994年占工业增加值的27%上升到1999年的47%,利税占地方工业的60%,“一体两翼”占全部工业总量的77%以上,逐步形成了具有乌兰察布盟特色的工业体系。个体私营经济出现了空前发展的势头,其增加值占国民总产值的比重由1994年的22.6%上升到1999年的48.6%

1999年,全盟工业主要产品已达700多种以上,其中铜精粉、黄金、石墨、萤石、电石、硅铁、水泥、石材、化肥、轴承、电焊条、机制糖、饮料酒、粮食加工、肉类加工、毛纺、针织、皮衣、皮鞋等产品的生产均得到了飞速发展。

许多产品的年产量已跃居全区前列,一些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或被评为名优产品。截至1999年,乌兰察布盟被评为自治区名牌产品的有集宁市皮件厂熊猫牌系列皮衣(1995年)、商都牧机厂风光牌系列风力发电机(1998年)、凉城鸿茅集团鸿茅酒(1996年)。与基年(开始生产年份)相比,呢绒产量6.71平方米,增长1.4倍;机制纸及纸板1659吨,是基年的11倍多;机制糖19 629吨,增长9800多倍;白酒19 975吨,是基年的31.9倍;乳制品89吨,增长3.4倍;铁合金6715吨,是基年的11.4倍;水泥125 928吨,是基年的8395倍;化肥40 924吨,是基年的1169倍多;风力发电机1672台、电焊条7564吨,是基年的4倍;合成氨10 056吨,是基年的2倍;轴承45.23万套,是基年的9倍;黄金487千克,是基年的1.5倍。

 

 

本志书文字版本,请点链接:http://116.113.96.251:8080/login.aspx